第175部分(2 / 4)

小說:三國之幫爹當軍閥 作者:江暖

其他諸如農具之類不太敏感的商貨,劉和基本上是敞開了向糜家供應,反正這些東西就算能讓徐州增產,那也威脅不到劉和。反而可以造福百姓,用不著控制。

糜芳來時一路忐忑,等到離開薊城時卻是意氣風發。這次幽州之行,不僅讓糜家可以大賺一筆,而且交好了劉家,與劉和建立了互信的關係,等糜芳返回朐縣,就會在兄長糜竺的面前好好炫耀一番。

糜芳本來還想深入到幽州腹地參觀一番,但他獲悉廬江皖縣喬家的人已經到了冀州。所以趕緊帶著船隊離開了薊城。自己妹子沒能搶到第一個嫁入劉府,絕對不能還落在喬家做第三個,糜芳想著趕緊回朐縣把糜劉兩家聯姻的事情給搞定,這樣他的心裡就能徹底踏實下來。

劉和送糜芳登船時。特意提醒糜芳留意青州劉備的動向,千萬不要讓其兄長糜竺跟大耳劉深入交往,以免整個糜家被其吃得連渣都不剩。

糜芳也曾聽說過劉備之名,但他心裡對於劉和的話並不為然。因為在糜芳看來,劉備與劉和相比,無論地位、聲望和勢力。都差的太遠,自己的兄長糜竺就算頭腦再渾,也不能做出疏遠郯城劉氏而去親近劉備的蠢事來。

送走了糜芳之後,劉和花了兩日時間,從太傅府中搬了出來,與蔡琰一起住進了剛剛整修完畢的公子府中。這處府邸原是薊城大族徐家的私產,為了進一步交好劉和,徐家以很低的價格將這座府宅賣給了劉和。

自從徐邈成為劉和的幕僚之後,徐家在薊城的地位更加穩固,族人按照徐邈的建議,將名下的土地逐漸向外出讓,然後再用賣地的錢進行商業方面的投資,結果發現家族的收入比之以前高出一倍還不止。

徐邈作為劉和的得力屬下,早就看出來劉和對於土地兼併的深惡痛絕,也看出來劉和對於大地主階層的牴觸和反感情緒,作為徐家的後人,徐邈自然不能眼瞅著徐家走向劉和的對立面,所以數次向族長力諫,使得徐家在暗中悄然轉身,從大地主向著商賈而轉變,這樣也就避免了日後跟劉和的一些土地政策發生衝突,可謂謀劃十分長遠。

劉和雖然限制和打擊大地主階層,但他卻鼓勵商業運作,只要不是搞類似囤積居奇之類的違法壟斷經營,劉和不僅不會限制,而且還會提供一些便利與優惠。

只不過,很多話劉和都沒有說出口,他也不會大張旗鼓地宣揚自己的一些理念,因此只有像徐邈這種有眼光的人才會發現劉和的不同。

劉和與蔡琰雖然搬進了公子府,但卻沒有跟劉虞分家,只不過是因為原來的太傅府規模太小,而劉和的手下眾多,因此才分開居住。劉和現在才娶了一房媳婦,而後面可以預見的就有兩房,如果全都嫁入了劉府,小小一個西院可裝不小這麼多人。

分居跟分家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這其中不僅涉及到家族財產的分割,更重要的是一旦分家之後,那份親情就會變得淡起來,這可不是劉和想要的結果。

劉虞對於兒子搬出去居住是贊同的,否則劉和也不會剛成婚沒幾天就搬家。劉虞覺得藉著劉和完婚的機會,正好可以讓兒子開府另過,這樣屬於劉和的空間就能再開闊一些,免得父子兩個總是呆在一起,難免有些束手束腳。

劉和如今雖然住進了新府宅,但家中的賬目支出還是由大歐氏負責打理,每天的晚飯也是一家人一起吃。為了增進家人之間的情感,劉和專門讓城中木匠製作了一套仿西方的那種長條餐桌,這樣既能讓家人之間親密交談,而且還不動聲色地改掉了大家跪坐在臥榻上吃飯的習慣。

最讓劉和無語的是,搬家的時候,劉和本來是要將西院書房內那些新式傢俱挪到新府宅那邊的,結果被劉虞給攔住了。劉虞告訴劉和,西院書房還給他保留著,這樣顯得親近,劉和信以為真,結果過幾天回來看時,劉虞已經老神在在地坐在太師椅中閱覽起了從親家蔡邕那裡借來的書卷。

見到劉和時,劉虞也不難為情,理直氣壯地告訴兒子,書房得有人每天清潔打理,讓別人幹這件事情他也不放心,索性便自己來做。

好麼,劉和被自己親爹“算計”了一把,也沒地方說理,只得催著幾個木匠抓緊時間趕製自己書房內需要用的全套傢俱。好在這幾位匠人已經做過兩套新式高腳傢俱,現在是熟門熟路了,倒也不用劉和等的太久。

劉和搬入公子府的第二天,登門拜訪的人便絡繹不絕而來,似乎大家早就在等著這一天似的。

一開始來人還注意點形象和身份,都是趁著入夜之後才會乘坐馬車悄無聲息地前來,到了後來因為想要拜會劉和的人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