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也不知道誰第一個壞了規矩,因此只要看到劉和在府中時,大家也不再分黑夜和白日,趕緊就往公子府中擠。
第一撥趕來拜會劉和的是幽州各郡太守派來的信使,他們在劉和完婚之前便已到了薊城,這次急不可耐地單獨拜會劉和,卻是想為本郡多爭取一些好處。
比如新上任的漁陽郡太守尾敦就派了郡裡的學官掾史、田曹掾史、金曹掾史三位分管文教、墾殖和財政的官吏前來拜會劉和,希望能從劉和這裡為漁陽多討要一些進入幽燕書館就讀計程車子名額,一些上等的種子和農具以及州里剛剛設立不久的扶貧救濟基金。
別郡的官吏前來拜會劉和,總要帶些價值不菲的禮物,尾敦派來的這幾個傢伙卻是兩手空空,而且理直氣壯地說漁陽如今一貧如洗,實在窮得沒錢給公子送禮,因此迫切需要公子的幫助。
劉和被尾敦這一手搞得哭笑不得,他有些好奇地問那位主管漁陽郡文教之事的學官掾史:“漁陽如今人口稀少,要這麼多的名額回去幹什麼?”
學官掾史是位五十多歲的嚴肅老者,他回答劉和:“正因為漁陽如今人口稀少,因此更加需要讀書人前來教化民眾、治理郡縣,否則長此以往,漁陽的百姓只會越來越少!”
劉和又說:“漁陽想要多一些的名額,應該去找韓州牧和蔡大學士,我只負責幽州的軍務,管不到這些事情的。”
那位學官掾史賴著不走,對劉和抱怨說:“臨來薊城之前郡守大人特意交待過,漁陽的所有事情去找大公子即可,還說大公子離開狄平之前承諾過,如今你卻推三阻四的,分明是想賴賬!”
劉和轉頭看看漁陽來的田曹掾史和金曹掾史,兩人一起使勁點頭,看架勢尾敦也是這麼跟他們說的。
得,看在漁陽這幾年被禍害不淺的份上,劉和說什麼也不能讓幾位“老爺”空著手回去不是?他將撥給漁陽郡的學子名額從六個增加到十個,又親筆寫了一個條子,讓馬城農具坊優先供應漁陽三百副重型曲轅犁和兩百副輕犁,最後還得給尾敦撥去一筆特殊的扶貧救濟款子。
劉和這邊還沒有把漁陽來訪的官員送走,護衛陶寬前來向他稟告:“公子,涿郡有幾位官員手持太守張瓚的信箋在府門外求見。”
“得,又來一群討債的!”劉和頓覺頭大,恨不得趕緊搬回太傅府居住。(未完待續。。)
第二八四章 放風箏
就在薊城百姓忙著過端午的時候,一支氣象森嚴的大軍離開了邊塞重鎮寧城,向著北邊綿延起伏的白山方向挺進。
這是一次畢定會被載入史冊的出征,儘管此時佇列之中的將士們只是埋頭趕路,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護烏桓校尉府的動員和保障能力確實強大,在短短不到五日的時間內,便為出征的一萬五千驍騎衛大軍備齊了兵械、糧草、營帳、藥品等一應所需,同時還臨時調集了一支人數過萬的輜重運輸隊,專門負責跟在大軍身後運輸物資。
有句話叫做“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驍騎衛翻越白山來尋閻柔徹底解決問題,運輸糧草的隊伍自然不敢跑在大軍的前面,否則就等於是向閻柔運送物資,而不是隨軍出征了。
劉惠能做到這種地步,一靠校尉府的倉庫充盈,平時就注意進行戰爭物資的儲備,因此臨時接到命令之後也不至於胡亂抓瞎;二靠精幹頂用的官吏隊伍,如果劉惠身邊沒有劉放、韓珩等能力出眾的年輕人輔助於他,很多事情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
夏侯蘭率領大軍出了寧城向北走了四十多里,便離開了幽州的地界,進入到北方胡人控制的勢力範圍。這片緊鄰上谷北方的廣袤地域,在兩百多年之前還屬於大漢的疆域,那時候大漢的武力正處於巔峰時期,在漫長的北方構築了一道牢固的防線,將北方的匈奴人、鮮卑人和烏桓人統統拒之於外,使其不敢南下,十分的霸道威猛。
如今整個幽州的疆域與兩百多年前的大漢相比,少了差不多一半,而且只能藉助於白山、燕山、白檀山等山脈的掩護,才能將胡人堪堪堵在城塞之外。若非劉虞父子在幽州苦心經營,這些年幽州腹地還不定被北方作亂的鮮卑人和烏桓人糟蹋成什麼樣子。
白山山脈從廣寧至寧縣一帶發源。沿著西南朝東北的方向綿延了數百里,正好將內附的上谷郡烏桓部落與山北的閻柔所在部落隔開。夏侯蘭這次率軍從寧縣出發,先向著西北行進一段時間,繞過了地勢陡峭的山地,然後再折向東北行進,如此一來就等於是與白山的方向平行。
在閻柔控制的大小數十個烏桓和鮮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