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3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兩篇。”

謝逸從懷中取出一卷文稿,柔聲道:“《秋夜曲》在此,只與嫂子你一人。”

說罷,將文稿放在几上,轉身悵然而去。

杜氏伸出芊芊素手展開文稿,只見紙上寫著: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誰人輕羅已薄未更衣?何人心卻空房不忍歸?

是她,也是他!一種相思,兩人惆悵,彼此折磨,奈何?

杜氏手中握著文稿,經不住黯然惆悵,眼眶泛紅,淚珠將落未落……

……

等李世民在洛陽顯擺完,送走百濟王子已經是九月多了。

不過李二陛下並沒有馬上要走的意思,臨走之前先是在校閱了東都駐軍,隨後又在邙山大規模圍獵。

一句話,展示一下大唐兵強馬壯,皇帝英武赫赫。這是做給歸途中的百濟王子看的,也是再次給山東世家門閥敲警鐘。

明確告訴他們,我手裡不僅有畝產驚人的糧食,首屈一指的人才,還有強壯的兵馬。不服,儘管來試試!

等到真正打算返回長安時,已經是十月間。必須得走了,不然等冬雪降下,歸途多有不便,說不定李二陛下還得留在洛陽過新年,宮中望眼欲穿的嬪妃們肯定不答應。

皇帝迴鑾,並幾位皇子女,一眾朝廷重臣隨行,少不得一支龐大的軍隊隨行護衛。一行人浩浩蕩蕩從洛陽啟程,向長安而去。

謝逸也在隨行之列,但他不是迴歸,而是初赴長安,初入大唐帝國的權力中心。

因在文會上大放異彩,甚得皇帝器重之故,內侍省絲毫不敢怠慢這位謝縣子,特意給謝家配備了兩輛馬車。

不過謝逸很客氣地推辭了,聲稱歸途人多,皆須周全,一切從簡,只用一輛馬車就好。

內侍省連聲大讚謝縣子簡樸,謝逸心中卻暗笑,如果有兩輛馬車,嫂子便有充足的理由躲著自己。此去長安,數百里的路程,怎能將這同車而行緣分拒之千里之外呢?

除此之外,程知節還派來了五名禁衛軍,聲稱途中多經荒野,恐有意外,特來保護謝縣子一家安危。其中大都是當初御苑外站崗的兵卒,還有一個熟面孔,就是首先嚐試馬蹄鐵的那個飛騎王永安。

皇帝和盧國公一番好意,謝逸當然不會拒絕,“一家三口”共乘馬車,欣然踏上西去長安路。

原本想與嫂子杜氏多些共處時間,謝逸甚至制定了一套心理攻勢計劃,希望能夠開啟杜氏的心防,幫她解開心結。

可是真正上路之後,謝逸才遺憾地發現,別說深入交談了,就連共處的機會也不多。

一來是李世民總喜歡傳召眾臣議事,如此一來,少不得策馬隨侍龍輦之旁。時而有臣與謝縣子親切攀談閒聊幾句,自然不能不給面子。

一眾臣子,無論文武,只要年歲不老,基本全都策馬而行。作為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郎,天無雨霧,謝逸實在沒有理由乘馬車。

倒是李治和晉陽公主,覺得待在父皇身邊太悶,紛紛要求與謝家同行,在杜氏的照料下與小蠻玩耍。李世民生怕兒女途中太悶,並不拒絕,欣然應允。

謝逸一番計劃頓成奢望,難以實現。唯有夜晚宿營時,能夠共進晚餐,眾目睽睽下,同帳而眠肯定是不能。尤其是晉陽公主賴著不走,要求與小蠻同宿的情況下,謝逸只得獨守空帳,甚至得小心護衛。

不過大多數時候,謝逸都是呼呼大睡。畢竟,內有王永安站崗,外圍有李孝恭戒嚴,程知節守在御前,河間郡王府二郎君李崇晦則率禁衛巡視營地。

如此情況下,安全方面似乎沒什麼可擔憂的……

第七十四章 刺王殺駕(上)

聖駕回京,可不是悶著頭一路直呼呼地返回長安。

途中少不得要有耽擱,這次不是遊玩,而是視察和慰問。

除了洛陽,中原臨近的州縣也有水患出現。尤其是陝州,黃河甚至一度決口,幸好及時堵塞,才沒有出大問題。

但洪水依舊淹沒了數十里地,有不少百姓無家可歸。皇帝從此經過,少不得要去探望一下,並視察黃河堤防,些許文武也少不得跟隨侍君,淮陽縣子謝逸不得已也在其列。

由於秋季雨水充足,儘管到了十月間,黃河水位依舊很高,河面上舟船來往,河面縴夫匆匆,頗為繁忙。

因為前段時間連綿大雨、洪水、以及決口問題,從洛陽前往長安的漕運中斷了許久。致使長安物資短缺,糧價已經開始有小幅上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