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2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於是乎,狄仁傑便順理成章進入晉王府,成為李治的伴讀。一對君臣cp自少年時便早早組成了。

謝逸覺得,自己的佈局算是又落下了一個重要棋子。

但人生有時候,你坐在的棋盤側落子,自己卻早已成為別人盤中的棋子。

在李世民擺在的棋盤中,有誰不是棋子呢?

……

臨近年關,皇子們都回到了長安。

大約因為李世民恰好今年整四十,所以分封在外的皇子們都得到恩旨,返回祝壽。

吳王李恪回來兩日之後。蜀王李黯、齊王李佑也從齊州返回,長安城裡頓時有些熱鬧了。

臘月二十三,這會還沒有小年的說法。但畢竟年關將至,所以太極宮中,長安城裡都已經熱鬧起來。

吳王李恪也在這一日進宮去向母親楊妃請安,並送上一些年節禮物。

將近一年不見兒子,愛子心切的楊妃自然想念的緊,拉著兒子有說不完的話。直到將兒子在安州飲食起居,方方面面細節全都問過一遍之後。心情才平復下來。

“母妃不必擔心,兒子在安州一切都好。”

“好我就放心了。”楊妃道:“也別怪母妃我囉嗦,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親就你和小黯兩個孩子,都不在身邊,難免想念。尤其是你,身在安州。但盯著你的人卻不少。我自然多些掛念。”

楊妃有兩個兒子,其中吳王李恪更有本事,資質也更好一些,如果說有什麼念想或期許的話,李恪自然是首選。李黯到底要比一母同胞的哥哥若些,楊妃自然是寄予厚望。

同時,木秀於林,風必吹之。

李恪很優秀。關注他的人自然也就多,加之又是太子之外。最年長的皇子。且最具英武之氣,武略最佳,文采其實也不差,算得上是眾皇子中的佼佼者,難免特殊些。

如今常年不在長安,楊妃一來是擔心兒子的飲食起居,下面的人照顧不周,二來是怕兒子有什麼危險。

“母妃關心,兒子自然知曉,只不過兒子年紀大了,懂得照顧自己,所以母妃不必過多掛念。”李恪道:“倒是我們兄弟都不在長安,不能在母妃膝前盡孝,實在遺憾。”

“沒什麼,母妃身在皇宮之中,飲食起居都有人妥善照顧,平日裡有你父皇的關心。還有眾多嬪妃相伴,並不孤單。”

楊妃悠悠道:“當然了,如果你和小黯能留在長安,那自然是最好不過。但你們年紀大了,乃是皇子,是親王,大唐有制度,該分封自然要去封地,你父皇若是有什麼委任,自然要去為朝廷辦事了。”

李恪輕聲道:“這麼說起來,兒子倒是真羨慕四弟可以留在長安。”

諸皇子中,除了太子李承乾居住在東宮,幾個未成年的皇子留在長安外,按照制度,成年的皇子都要分封在外的。

但這其中,魏王李泰是個例外,因為李世民寵愛的緣故,一直留在長安,並不曾前去封地。當然了,李世民還專門給李泰找了個理由,雍州大都督嘛,古來整個關中都是雍州之地,李泰居住在長安自然是也是沒有問題的。

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帝喜歡,群臣自然也什麼可以說的。但諸多皇子心裡難免有點想法,吳王李恪這會只是說羨慕,已經輕的了。

私下裡,齊王李佑不知道說過多少次,說父皇偏心四哥云云。只是這些話一般都有意隱瞞,李世民或許知道,但畢竟都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偏愛李泰也是不爭的事實,其他兒子抱怨幾句也在情理之中,不加以補償就算了,還要責怪那就更不對了。

所以這種事情最終也就不了了之,只會成為宮闈之中偶爾的笑談罷了,還都是私下的。

聽到吳王李恪這句話,楊妃的神情不由又幾分黯然,低聲道:“是啊,魏王是好福氣,可惜母親的身份,所以……你們兄弟少不得要受些委屈了。”

楊妃一直以來耿耿於懷的便是自己的出身,作為前朝公主,隋煬帝的女兒,一直被朝中大臣們所詬病或者說忌憚。

這樣一重身份對一個妃子而言無所謂,只要皇帝寵愛,不嫌棄就行了。身為一個前朝亡國公主,能夠苟活於世已經不錯了,現在在宮闈之中為貴妃算是幸運,難得的榮寵,沒什麼不滿足的。

但延續到兒子身上就不同了,因為有前朝皇族的血脈之故,李恪明明很優秀,但還是被朝中眾臣們不待見。當然了,現在是有嫡長子為太子的情況下,這些並不明顯。

但如果一旦東宮有變,李恪是事實上的長子,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