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3 / 4)

小說:唐朝敗家子 作者:絕對零度

因為出身的緣故被人詬病,很有可能還是與東宮無緣。

這是楊妃一直以來的遺憾,或者說心結,所以為了兒子的平安,他更多時候教導兒子不要爭。

想要息事寧人,保佑兒子平安。

但有些時候,往往是事與願違的,即便兒子遠在安州,但盯著他的人還是不少。尤其是現在,東宮太不成器,日日胡鬧,已經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滿。

兒子突然在這時候回到長安,實在不是什麼好事。(未完待續。。)

第二三三章 順勢而為

很多事情一旦露出端倪,很容易被人嗅到異常。

尤其是關乎皇位傳承的天大之事,本就被人高度關注,出現任何一異樣都會被有心人看在眼裡,然後無限放大。

太子李承乾這一年來表現不好,東宮太傅們沒什麼好評,連皇帝陛下也唯有不滿。臨近年關,突然下旨將分封在外的皇子全部召回長安。

雖然沒有進一步的動作,但在許多人眼裡,這已經是極為明顯的訊號。

太子殿下恐怕失寵了,甚至連東宮儲位都有些風雨飄搖的感覺。

尤其是那日三位年長的皇子進入承慶殿見駕,李二陛下對吳王李恪噓寒問暖,對魏王李泰也是青睞有加,唯獨對太子李承乾不曾表態,甚至沒有好臉色。

傳出如此訊息,群臣會怎麼想?

楊妃是極為聰明之人,立即便意識到了很多問題。

身在皇宮多年,對這種政治和宮廷之事本就敏感,有些時候目光比那些智謀出眾的大臣都要好;與此同時,夫妻多年,同床共枕,對夫君李世民的心思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是以楊妃突然心生擔憂,擔憂起兒子的安全來。

她清楚地意識到一個事實,李二陛下對太子李承乾不滿是不爭的事實,但真的有廢立念頭嗎?

恐怕不見得,一個很明顯的訊號,承慶殿中情形算是宮闈機密,皇帝對皇子們的態度更是干係重大,關乎國朝穩定的大事,怎麼會輕易洩露出去呢?

承慶殿中侍候的內侍宮娥、禁衛軍都是精挑細選之人,一個個全都守口如瓶,沒有膽量。也壓根不會將內情洩露出去。

是皇子們所為?顯然不是,李承乾不會散播這種對自己不利的訊息,李恪和李泰貌似有散播的可能,但他們都不傻,洩露禁中君王密語乃是大忌,聰明的皇子們斷然不會行此取死之道。尤其是當前這等要命的情形下。

所以唯一的答案便是——李世民本人!!

想到這個驚人的答案,楊妃的心情便更凝重了。

皇帝散播此等亂人心,亂朝政的訊息,究竟意欲何為?

難道他有意讓皇子們爭,還是讓大臣、世家,乃至跳樑小醜們跳彈?

這種情況下,太子本人,以及東宮一系的人馬必然緊張,為了自保。以及清除威脅,他們會怎麼做?

自家兒子李恪如此優秀,有事太子之外最年長的皇子,且英武不凡,難免會受到猜忌。

魏王李泰素日也有些許小心思,現在的情勢下肯定越發按捺不住,除了動搖東宮之外,還會怎麼做?

排除異己。避免為他人作嫁衣裳,李泰那麼聰明的人肯定會想到這一點。

無論怎麼著。嫡出的皇子們都會講自家兒子視為眼中釘。

楊妃心中自然越發緊張,擔憂兒子的安全。

更讓他不安的是兒子的心思,楊妃看得出來,李恪有意無意見透露出些許心思,似乎也不那麼安分。

尤其是數月之前,為了營救關在牢獄中的謝逸。岑文字曾和兒子有一番長嘆。

岑文字雖然沒有明說,但有意無意中卻挑動了兒子本來還算安分的內心。

事已至此,責怪岑文字已經沒有意義,作為皇子,讓兒子對皇位沒有一絲一毫的念想也不可能。即便是自己。多少也有那麼點想法。

只是一想到自己的出身,楊妃心中便頗多無奈。

她不知道該不該讓兒子去爭,到底爭更好,還是不爭更好?更料不定的是皇帝李世民的心思。

所以,福禍難料啊!

按兵不動,以逸待勞,以不變應萬變本來是最為妥當的做法。可是有時候,這種方式也等同於坐以待斃。

以眼下形勢,皇帝既然傳達出念頭,諸皇子必然有意動,明裡暗裡肯定會有不少手段使出來。

兒子能招架得住嗎?無論是太子還是魏王,身後都有一個國舅長孫無忌,他素來視兒子為眼中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