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了一大跳:“千萬別幹這事,千古罵名誰能承擔?”
朱道臨微微點頭:“不知道當今皇上會如何處理這事兒……唉,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啊!先吃飯吧,我叫人通知各大總管,吃完飯一起到後書房慢慢商議,總會有辦法的。”
趙訓庭和馮升泰先後捧起飯碗默默吃起來,朱道臨酒也不喝了,匆匆扒下一碗米飯,喝了一碗下人們特地為他做的野菜湯。抬起頭看到值守的親衛小跑進來,立即意識到有人找上門了。
“稟報大人,吳公公派人急報,他和魏國公、戶部尚書鄭大人、新任兵部尚書馮大人已經過了金川橋,請大人做好迎客準備。”
年輕的親衛和訓練時一樣大聲稟報,聲音洪亮震得屋裡嗡嗡作響,遠在後廳裡用飯的小影和徐拂等人也被震出來了,七嘴八舌吩咐下人們快快準備。一群花枝招展的美人向趙訓庭和馮升泰施一禮,自覺地返回裡屋避嫌。
馮升泰飛快扒下最後兩口飯。撿起面前的餐巾擦擦嘴,非常好奇地詢問朱道臨:“戶部尚書鄭大人可是我們的生冤家死對頭啊,換誰來在下都能理解,偏偏他是最不該來的……會不會是借黃河決堤、災民南下之機向大人施壓啊?”
趙訓庭哼了一聲,放下飯碗用力嚥下最後一口飯:“鄭三俊絕不敢向大人施壓,他是來求援的。定是江北各府縣的糧倉被官場碩鼠們搬空了,擔心賑災不力引發當今皇上震怒,派出欽差嚴查各地糧倉然後頭顱滾滾,否則以他素來高高在上的做派,以及東林魁首儒林領袖的崇高地位。怎麼可能不顧面子不請自來?”
“倒是新任兵部尚書馮元飈的到來令人意外……此人在東林黨內地位不高,性格溫和,頗有人緣,出仕開始為廣東揭陽縣令,後升授戶部給事中、禮部右給事中、太常少卿、南京太僕卿、通政使、兵部右侍郎,直到上月因震動江南的刺殺案和官場貪腐窩案而受益,被當今皇上欽點為南京兵部尚書。”
“我在他手下待過兩年,一直看不透這個人,大人要小心應付為是。”
朱道臨虛心接受意見,請兩位得力助手一起到門口說話,讓出地方便於下人們收拾佈置。
來到門口臺階上站住後,朱道臨詢問趙訓庭:“我想在棲霞山東面的龍潭,建一座大型冶煉廠和兩座水泥廠,你覺得如何?”
趙訓庭馬上盤算起來,很快同意朱道臨的意見:“龍潭是個建工廠的好地方,若能把冶煉廠搬到那裡,立刻就能解決目前地盤狹窄、無法增加煉爐擴大產量的難題,而龍潭水源充足,還有個小碼頭,能承接從江北各地和上游淮南運來的鐵礦石。”
“龍潭沿江十里大多是荒蕪山地和凹凸不平的亂石灘,山地樹林屬於上元縣衙所有,購買土地花不了多少銀子,距離上元港也不遠,只是初期投入非常巨大。”
“兩百萬兩銀子夠嗎?”朱道臨笑問。
趙訓庭立刻笑起來:“哪裡用得著這麼多?80萬兩足夠了,有80萬兩銀子的投入,就能輕鬆建成年產20;000噸生鐵和5;000噸鋼材的超大型冶煉廠。”
朱道臨搖搖頭:“太少,我的目標是五年之內,達到年產10萬噸生鐵和5萬噸鋼材的能力,還要建一座能生產特種鋼的冶煉廠。”
“再就是龍潭東南面全是石灰岩大山,大小兩條河流環繞山間,建兩座年產20萬噸的水泥廠不會太難……只要把如今的龍潭小碼頭擴建成大碼頭,就能讓長江兩岸和上游地區的煤鐵原料集中過去。”
“如果這樣,投資就不止80萬兩銀子了。”趙訓庭和馮升泰開始算賬。
朱道臨擺擺手:“此事先放一放,等會兒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來了再說,只要他們把龍潭那片地盤賣給我,我願意幫他們這個忙,否則老子就讓阮先生的《江南時報》揭開江北官場的齷齪事,然後讓東廠探子把幾張報紙送到皇上的御書房裡!”(未完待續。。)
第二二三章 鬥志鬥力
虎山正院的正堂在繁華之都金陵算不上最豪華的,但絕對是最有名氣也最引人嚮往的地方,因為這裡的主人不但文武雙全聲名顯赫,而且精於商道富甲天下,民間傳言,只要能進入虎山正院的正堂喝杯茶,就能帶走一條發家致富的路子。
在朱道臨的恭請下,面容清癯長髯飄飄的戶部尚書鄭三俊、儀表堂堂溫文爾雅的兵部尚書馮元飈含笑步入正堂,興致盎然地舉目四望,細細打量,發現整個正堂的裝飾和佈置與傳說中的“鑲金貼銀、金碧輝煌”完全不搭界。
可明亮的大幅玻璃窗、光可鑑人的水磨石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