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3 / 4)

小說:明末國色江山 作者:塵小春

淡黃色的渾圓石柱、全套精工細作的酸枝木傢俱、精美玲瓏的大小瓷器以及造型獨特的純銀燭臺等等,營造出的獨特氛圍,令人印象深刻,感覺非常的雅緻和舒服。

“國公爺、吳公公、二位大人請上座!諸位大人請!”

朱道臨非常得體地把掌握江南最高權力的四位顯赫人物請到上位,還沒忘記跟隨在後的兩位侍郎大人。

賓主謙讓許久才依次而坐。

丫鬟們送上香茗和時令果蔬,朱道臨不緊不慢坐在吳公公下首,聽到鄭三俊環指自己寬闊的正堂大讚特贊,只是禮貌地笑了笑,沒有尋常官員那種虛偽的謙遜言辭,弄得還想用一番華麗語言暢談感懷的鄭三俊瞬間沒了雅興。

魏國公不愧為官場老油條,一句玩笑話就驅散尚未凝聚的尷尬氣氛:“鄭大人不用讚揚了,這正堂看起來清新雅緻,其實隨手摳下一塊都值幾十兩銀子,所有擺設大多是難得一見的奇技淫巧之物,尋常人家就是有錢也學不來。”

眾人哈哈一笑。看到朱道臨只是無可奈何地搖搖頭,並沒有任何氣惱,於是笑得更歡快了。

年逾四十的兵部尚書馮元飈含笑望向神情自若的朱道臨,不禁微微點頭,暗自稱歎。

之前馮元飈兩次見過朱道臨,但都是遠距離匆匆一瞥。對朱道臨的高俊身材和龍行虎步印象深刻,此刻近距離相處,擅長相術的馮元飈才發現朱道臨的長相威武不凡,冷峻中透出堅毅,從容中蘊含霸氣,特別是那雙明亮深幽的眼睛,聚神細看便讓人心旌搖動,如同深不見底的古井,遠比坊間的傳說更耐人尋味。

吳景賢毫不介意別人知道他和朱道臨的特殊關係。隨手替朱道臨撥開垂在肩頭的一縷長髮,湊近朱道臨竊竊低語。

朱道臨同樣毫無避嫌之意,低頭傾聽不時重重點頭,邊上眾人卻聽不到他們倆說些什麼。

魏國公徐弘基一看就知道兩個大小狐狸是故意為之,又不能出言點破,擔心把氣氛弄得太僵,只好哈哈一笑大聲詢問朱道臨:“道臨啊,你接到孟津黃河決堤的訊息沒有?”

“晚飯前剛收到訊息。全靠他們跑來告訴下官。”

朱道臨指向坐在外圍的趙訓庭和馮升泰等人:“正要商議是否做些準備,國公爺和諸位大人就來了。”

鄭三俊含笑問道:“朱將軍是否已經有了應對之策?”

朱道臨哪還不知道這個老狐狸的意思。偏偏就不能讓他如意:“回大人,下官還沒來得及想呢,不過確實有人提出了個建議,下官覺得有責任轉告諸位大人……”

“這個建議是為確保金陵皇都的安全與秩序,由六部牽頭召集足夠的兵力,把即將到來的百萬災民擋在長江北岸。同時責成江北各地官府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只要熬到洪水退去,災民自然會返回家園。”

“如此一來,支撐大明近三成稅賦的江南就能成功避免可能遭受的損害。”

此言一出。滿堂愕然。

鄭三俊和馮元飈等人不知朱道臨是魯莽無知還是故意為之,徐弘基的愕然是因為沒想到朱道臨如此彪悍,敢當面讓兩位尚書難堪,吳景賢的愕然完全是裝出來的,絕對達到專業最高階別,實際上他心裡早已樂開了花,邊上的趙訓庭和一群總管的驚愕是自家大人太牛氣了,恐怕面對皇帝都不會怯場。

“不可、不可!此舉萬萬不可!”

不想擔上罵名的兵部尚書馮元飈連連擺手,要把百萬災民擋在北岸,就得出動沿江幾百裡的軍隊,要出動這麼多軍隊,只能由他這位兵部尚書和魏國公徐弘基、今天沒來的隆平侯張拱薇一起商議,上奏朝廷的同時由南京兵部簽發命令,掌握軍權的徐弘基和張拱薇調兵執行,可是隻要簽發這道命令,他馮元飈這輩子的清譽將會毀於一旦。

鄭三俊很快回味過來,儘管心中惱怒,卻不得不按捺下去,知道對付眼前這個膽大包天的狠人,不能再像對待尋常武官和地方官員那樣。

於是鄭三俊不再考慮什麼面子架子,直截了當地陳述六月初六黃河決堤的具體過程和巨大危害,神色越來越凝重,語氣越說越沉重,表達完團結一致排除萬難的決心,最後提出殷切希望,肯請仁德遠播久負盛名的紫陽觀和朱道臨挺身而出,起個表率作用,解萬民於倒懸,南京六部同仁定會向民眾向朝廷稟報紫陽觀和朱道臨的義舉,請求朝廷和皇上給予褒獎。

戶部尚書一番情真意切的慷慨陳言結束,寬闊的正堂裡一片寂靜,所有目光都集中到朱道臨臉上。

朱道臨緩緩放下捧在手中的杯子,提出個令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