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2 / 4)

小說:明末國色江山 作者:塵小春

放在不同地方的2;170噸銅料、850噸錫錠和1;400噸鉛條運到乙字倉統一儲存。

隨後,親衛長郭中駿率領200親衛,將購自天樞閣的300多噸大米、玉米和臘肉、臘腸等特產,分成三份分別送到紫陽觀、紫陽武館和虎山正院,再把包裝嚴密的150噸印鈔紙從東院老印刷廠倉庫轉移到軍械重地丙字倉。

四天後的子夜時分,消失多日的朱道臨悄然回到空蕩蕩的甲字倉中,十分鐘不到,一排排不同規格的木箱和紙箱佔據整個空間。

這些木箱和紙箱裡面裝著大明海軍21萬套軍裝、8萬套黑色警察作訓服和黑色作訓鞋,陸軍的10萬套叢林迷彩作訓服和20萬雙07式軍用作訓鞋,還有為海陸兩軍準備的500萬套軍銜及軍種標誌、450萬個銀色軍徽和特別定製的2;200萬顆鏡面銅釦等物品。

朱道臨幾乎把存放在棲霞北郊印刷公司倉庫裡的所有軍用物資都帶了回來。

深感疲憊的朱道臨長出了口氣,看了一眼腳邊用綠色帆布綁帶捆綁的40捆定製繡春刀,輕輕拉開虛掩的倉庫大門閃身而出,反身鎖上門,然後順著幽暗的牆腳緩緩繞向後方的山崗,途中兩次停下腳步屏住呼吸。躲過兩組交叉巡邏的精銳侍衛,無聲無息登上植被茂密的山崗,沿著特別開闢的小道返回虎山正院。

崇禎五年十月二十五,大雪,西曆1632年12月6日,星期一。

大明帝國的北疆此時已是風雪交加。冰凍三尺,江南地區同樣寒風刺骨滿山白霜。

令無數農民擔憂的是,所有溝渠水塘凍結了數寸厚的冰層,時晴時陰的蒼天卻沒有下過一場雪。

這種極為罕見的異象,令無數人惶恐不安,“來年大旱”、“定有蝗災”的流言塵囂直上,好不容易恢復常態的江南米價再次上漲。

上午九點,暖陽高照。

繁忙熱鬧的上元港萬眾聚集,頭戴黑色鋼盔、身穿綠色毛領軍大衣的三千新軍將士列隊而出。在萬眾矚目之下列隊陸續登船。

從城中趕來的數百樂戶、青|樓女子和各業代表,手提裝滿煮雞蛋和米餅糕點的竹籃擠滿碼頭,將禮物送到走過眼前的官兵面前。

讓人倍感無奈的是,新軍官兵除了不斷致謝外,誰也沒有接過百姓送上的禮物,身穿閃亮鎖子甲的軍官們不得不走上前,向民眾連連作揖大聲解釋,然後加快速度追上自己的部隊快速登船。

軍用碼頭的綵棚下。

頭戴鋼盔身披黑色大氅的朱道臨。這會兒仍然在與送行的金陵勳貴們低聲交談,朱道臨此次率軍北上沒幾個人知道。不知誰把訊息傳出去,竟然引來這麼多民眾送行。

吳景賢緊緊抓住朱道臨的手叮囑好一會兒,這才退到玄青道長等人身邊,一邊嘆息,一邊低聲議論朱道臨的此次北征。

這些長輩們心中的不捨不見得比另一側的朱道臨家眷少,儘管長期以來我行我素的朱道臨經常離開。一走就是十天半月的情況很常見,但沒有一次像今天這樣令人牽掛和失落。

張拱薇把目光從警戒線外湧動的人潮中收回來,接過趙之龍的話題對朱道臨說道:

“山東那邊的災情恐怕比忻城伯說的還嚴重,籌集軍糧對非常困難……道臨,你得有所準備才是。僅靠京城和天津衛的四海商行,恐怕無法解決三萬將士的溫飽問題啊!”

朱道臨點了點頭:“張叔,你儘管放心吧,小侄有辦法解決糧食問題,半月之內寶山衛的運輸船隊定能返回上元港,屆時張叔和德忠賢弟只管率領麾下將士輕裝登船即可。”

“看看、看看!和大財主在一起就是好,行軍打仗連糧草都不用操心,我為何沒這福氣啊?”趙之龍酸溜溜的抱怨起來。

眾人一陣輕笑,張拱薇含笑望向身後兩個穿上戎裝的兒子,心裡感到非常欣慰,他已經打定主意把小兒子張德義送到朱道臨身邊學,說不定今後能跟隨朱道臨創出一番偉業來。

徐弘基心情非常好,他麾下兩個衛共8;000官兵發動的剿匪作戰已經持續25天,新型艦炮和燧發槍的強大威力令他受益無窮,連續摧毀十餘個水匪營寨殲滅近萬水匪的六次大規模戰鬥,都可以用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來形容。

無論多麼兇悍的亡命之徒,在火炮和燧發槍的密集打擊下都是一個結果——屍橫遍地,血流成河!

到目前為止,徐弘基麾下各部上繳的金銀珠寶高達700餘萬兩銀子,陸續送回大本營的各種物繳獲資多達70餘船,各部將士中飽私囊的那部分有多少誰也算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