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大型居住區,幾乎完全按照總體規劃進行修建,整個龍潭仍然處於塵土飛揚煙霧繚繞的建設當中,邊建設邊生產的工廠佔絕大多數,由此而導致的混亂也就難以避免了。
朱道臨不敢太過苛責掌控全域性的幕僚團成員和各部門負責人,畢竟連他自己也從未經歷過如此大規模的建設與開拓,出現決策失誤、急切之下的盲動行為、因為事故死人等等問題在所難免。
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放慢速度,又或者暫時停下來,清醒發熱的頭腦,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拿出切實的解決辦法之後再動工。
在龍潭新區的視察中,從不輕易責備屬下的朱道臨發了一次火,當著上百名幕僚和各部主官的面,嚴厲批評了水泥一廠的正副廠長和技術總管,毫不留情地責問他們為何不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做?
為何不給生產工人發放工作服和自己辛辛苦苦從天樞閣帶回來的防塵口罩?為何不集中力量先把運送原料的窄軌修起來,反而以極其低廉的工錢僱傭上千名老弱婦孺肩挑背扛?
一連串的質問,嚇得兩位廠長和技術總管跪倒在地,渾身不住發抖。
這個時候,周圍上百人誰也不敢上來勸阻,朱道臨罵完之後也覺得過分了點兒,扔下句“立刻停工,組織全廠員工學習規章制度,各級主管必須做出深刻檢討”便揚長而去,頭也不回離開被他寄予厚望的水泥一廠。並要求幕僚團對邊建設邊便開工的水泥一廠,進行認真細緻的調查。
此舉把所有人都震懾住了!
誰都知道,勒令停產再進行調查意味著什麼,水泥一廠的各級主官不但會因此而失去朱道臨的信任,還有可能成為殺雞儆猴的那隻可憐的雞。
唯獨首席幕僚葉良辰和隱性權利巨大的玄磯道長明白朱道臨的良苦用心。
在此之前,朱道臨曾對兩人說過這樣的話:“無論是軍隊還是工商業。成立初期是決定成敗的關鍵階段,我們的軍隊和工商業正處於嶄新的起點,決策層和各級主管尤其要按規矩辦事,否則就會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無法控制。”
“大明官場貪腐氾濫混亂不堪的現狀,就是最好的例子,我們必須得引以為鑑。”
雖然問題層出不窮,但取得的成果同樣令朱道臨由衷地感到高興。
龍潭碼頭上方的鋼鐵廠一期工程竣工投產,三座日產生鐵50噸的中型平爐,已有兩座點火出鐵。
煉出的生鐵和鑄造用灰口鐵。基本上達到了技術要求,如今工匠們動作越來越熟練,也越來越規範。
鋼鐵廠各級主官在勞動保護方面嚴格按章執行,措施得力,朱道臨和最辛苦的爐前工一起喝著防暑降溫的綠豆湯,就生產情況、勞動保護和工人待遇等方面進行半個小時的交談,工匠們對工作環境和待遇非常滿意,朱道臨聽到後無比高興。
離開鋼鐵廠之前。朱道臨當場給鋼鐵廠的兩個正副廠長、技術總管和冶煉車間主管嘉獎記功,宣佈獎勵鋼鐵廠各級管理人員20;000兩銀子。勉勵大家向鋼鐵廠學習取經,同時要求鋼鐵廠各級主官,戒驕戒躁,總結成功經驗,上報幕僚團。
隨行的多名幕僚和兩名《江南時報》採編,全程予以記錄。朱道臨的指示更是一字不漏。
這也是朱道臨宣傳計劃中的重要一環,他必須從一開始就樹立典型,立起標杆,讓所有從業者從心裡樹立起榮譽感和使命感。
等所有企業建成投產,走上正軌之後。朱道臨還會實施龐大的股份制改造,在每個工廠建立工會,賦予工會監督權和決策參與權,讓每一位主管和工匠擁有自己企業的股票,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
得益於朱道臨帶來的各種先進技術資料和高度統一的組織方式,得益於大匠師們和各部主管的不懈努力,龍潭工業區初步建立起產業技術標準,有了基本的質量管理辦法和檢驗依據,雖然還很簡陋,尚未形成體系,但在朱道臨看來已經是個巨大的進步。
平爐冶煉、玻璃製造、純鹼和硫酸的成功製取與運用,都是從最初的小規模反覆試驗一步步走到大規模生產的。
新組建的龍潭標準件廠的零部件系列化和規範化、皮革廠原始的流水線生產、五金廠的鐵定鐵絲的技術規格和質量標準、龍潭巡警局的籌備和七大工匠住宅區正在實施的居民委員會制度等等,都展現出良好的效果和發展活力,令朱道臨和所有陪同人員深受鼓舞。
直到現在,朱道臨仍不計成本地投入資金,僅是從天樞閣帶回來的生產原材料和機器裝置,就是任何人、任何勢力無法企及的,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