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3 / 4)

則應之“寬、仁、忠”,故士人俯首、民心歸向、軍隊服命。按儒家之道則稱之仁義,竭盡用人而為民謀福,不嗜殺人及鮮興猜忌,故人心所向,安居而樂業。

漢末宦官之禍雖滅,外戚也死傷殆盡,等於是兩敗俱傷;黨錮之禍的朝野相爭,不但見於曹操士寒之爭,也興起孫吳內宮之爭;至於嗜殺及屠城等,更直接使生靈塗炭。當今天下,唯一標榜不屠城,不殘殺功臣及後裔,獨咱們一家,別無分號。”

一口氣說了這許多,父親有些累,微微有些喘息。我待他氣平一些,問道:“父皇,天下知易行難,親賢臣遠小人,歷代君主無論賢愚不肖,莫不有知,然而世有堯舜,亦有桀紂,凡君之用士,莫不以自己所用為君子,所棄為小人,況世間大忠似奸,大偽似直,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如何分辯?”

父皇笑了:“我兒能如此問,可見已得其間三昧。世間無完人,君子小人,亦不可一時而定,此人居此為君子,至他處可為小人,此人此時為君子,異日不見得不是小人。

然君子小人,能騙過一人,騙不過天下,此所謂兼聽則明;世間之君子小人,所別非獨在心,亦且在行,若騙過天下的小人,終生皆為君子的小人,那他就是君子。若曹孟德死於擊董迎帝之時,他便是我大漢的忠臣。

我兒用人,不可獨求君子,世無純白之狐,而有純白之裘。賢主當能施良法,使君子小人,各處其所,各稱其職,使君子不受欺,小人不作亂,則天下太平。

孔明曾言:一人之力極微,所謂參預朝政,署理政務,就是要集合眾人的心思,採納有益國家的意見。無論君臣,如果因為一些小隔閡而彼此疏遠,就無法到不同意見,而季漢也將會受到損失。聽取不同意見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同從砂石中獲得珍珠美玉一樣。然而人們很難做到這一點。

孔明又曾言道:他所結識的人中,只有徐庶在聽取各種意見時不受困惑,可以迅速從雜亂的表象中一把抓住其主脈,得出最好的結論;董和雖沒有徐庶的大才,但他參預朝政、署理政務七年,某項措施有不穩妥之處,反覆十次徵求意見,進行報告,卻也可以作好每一件事。

如果朝臣能學到徐庶聰明的十分之一,能像董和那樣勤勉、盡職、效忠,那麼天下的過失就會少很多。

過去孔明結交崔州平,崔州平多次指出孔明的優缺點;後來又結交徐庶,得到很多啟發和教誨;先前與董和商議事情,董和每次都能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隨後又與胡偉度共事,他的多次勸諫,使孔明避免了很多失誤。

這些雖是孔明自謙之詞,但我兒要謹記,學眾人之長,便可被自己之短。為君者,就更要虛懷若海,納百川而不擇細流,才能保證國家昌盛。”

我聽著,不由得連連點頭稱是。

父親抬起頭,望望壁上的雙劍,說道:“把它取下來。”

我把雙劍放到父親手中,父親愛憐的用手撫摸著,嘆道:“兒啊,你練一練給我看。”

我羞愧的笑笑,向父親告了罪,自提雙劍來到殿門外,緩緩的舞了起來。我的武技雖然不佳,但卻也算是自幼習練,雖然父親的雙劍於我過於沉重,卻也把一路劍法支援下來。

回到殿中,父親微微的笑了:“這雙劍,便傳與你了。”

我叩頭謝恩。

父親長長的呼了一口氣:“太陽往西去了,阿斗,明天的太陽,是你的。”

我也回頭望望窗外的陽光,輕聲道:“不,父皇,明天的太陽,還是您的,因為我,也是您的!”

父親哈哈大笑。

第一部 風雲漸掩英雄色 第百一五章 七星在天

服侍父親睡下,我離開父親的宮殿,斥退從人,信步行於御園之中。

父親的話重重壓在心頭,讓我感到沉甸甸的份量。

登極為帝,掌管這上萬裡國土,數百萬生靈,雖然我早就知道我必會迎來這一天,但此時卻不由得有幾分遲疑和困惑,竟有點亦真亦夢之感。

這或許是我太沒出息了吧--統領天下,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真正站成一個男子漢,不再是歷史上那個懦弱而無能的阿斗,不再是不能自立事事靠人扶持而沒有半點主見,不再是孔明的拖累而是季漢真正主宰--多少年來,我盼的不就是這一天麼?

可是多年的願望馬上實現了,我為什麼會感到幾分妨惶呢?為何我的自信反不及從前呢?

分柳拂花,覓石穿竹,我不知道自己打算去哪裡,結果竟然在這西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