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部分(3 / 4)

小說:女主三國 作者:莫莫言

,若散佈於民間,除了擾亂人心之外,沒有絲毫的益處。要緊的還是儘快拿出化解的辦法。在沒有化解之前,我們只能讓閉合堂作主。閉合堂讓我軍打向哪裡。我軍就打向哪裡,總不能亂了法度。”

溫玉華道:“兩位軍師言重了,大叔不要介意。從我個人來說,我只聽過‘苛政猛於虎’,卻不知生產能力提高了也能變作猛虎。”說到這裡,溫玉華故意忽略天心,將話題扯開:“別說,那一天,也就是七月底,我從冰湖趕往望子關的路上,還真的遇見了一隻猛虎。當時我沒注意,猛然聽到後面有細微的聲音……啊,對不起。天心大叔,還是您說,您說。”

天心的臉色變了幾變,然後“老夫告辭”,悻悻而退。

“總算把他打發走了。”天心走後,溫玉華說道:“他所說的話很有煽動的力量,叫人不自覺地產生同感。但不知怎的,我聽了總感到不大舒服,心情也十分沉重。”

雷又招道:“準確地說,這是一個興風作浪的人。如果由他來治理四川,最終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雷絕招則道:“辦法還是有一套的。他不是說過九十年嗎?就像治病一樣。他也許有足夠的辦法將病情延後。雖然說九十年之後暴發將更為猛烈,但那是下輩人的事,他也就不用管了。”

“好了,你們休息吧。明日還要給萬臨山講兵法呢。”溫玉華說完,告辭而出。

萬臨山學習兵法,粟玉都陪讀。尊重、王濟恩聞訊也趕了過來,經請示之後,被允許旁聽。

雷又招講道:“我和四妹學習兵法的過程是紙上談兵的過程。許多前人的兵書,講述了用兵的各種要訣。這些要訣各自成理,但相互矛盾,相互衝突。為了探尋真正的要訣。我和四妹就藉助各類曾有的戰例,假設攻防,加以印證。總之,要訣多而演練也多。如今,我們已經得知了真正的要訣。我和四妹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已經不需要再進行紙上談兵的戰爭演練了。

“真正的用兵要訣我將直接告訴各位,實戰演練的機會就只能給萬臨山一次。其餘各位,還是隻有自行紙上談兵。希望各位能認真體會,在今後我和四妹再次離開軍隊的時候,能夠把軍隊的擔子挑起來。

“要訣共兩個字:穩妥。也就是有把握。我和四妹,自認為都能做到十成把握。也就是說,我們設下的計謀,無論敵軍怎樣變化,都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

“使敵軍必然中計,一般人會誤以為因為我們高明。其實不然,是因為我們有把握。

“四妹曾經評點過一個戰例:說古時候有位軍師準備擋截一支敗軍,遠遠地設下埋伏。敗軍一路行來,經過許多岔道。這位軍師利用敗軍統帥多疑的心理,故意遣人在通往埋伏的山坡上放煙。果然敗軍統帥認為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徑直投奔羅網。

“四妹認為,這樣的用兵等於算命。它是以對敗軍統帥心理的掌握為基礎的。人心是善變的,是不可琢磨的。更何況對方新敗,在懊悔、沮喪情緒的影響之下,敗軍統帥所作的決定很可能與平時大為不同。這樣的計算,第一個岔道算準的機會有五成,第二個岔道就剩下兩成半;四個岔道之後就不足一成了。

“那麼,以穩妥的要訣用兵又該如何呢?應該置前哨於岔道旁邊的峰頂,置伏兵於或左或右的中間地帶。敵軍經過岔道之後,前哨發回訊號,我軍伏兵這才決定行動的方向,這樣,才能確保伏擊成功。

“這裡有兩個前提,一是哨兵傳回訊號的速度很快,二是伏軍預置的中間位置要比岔道至伏擊地點的距離短。哨兵傳信,可用火光、旗號進行接力,一站一站地進行傳遞。達到瞬息千里的效果。中間位置與岔道至伏擊地點各自的距離則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不能保證我軍先到,則應該變更伏擊地點,甚至取消伏擊。

“這裡我再講一個戰例:說古時候朝庭十萬大軍南下,進剿劍南某處反賊。賊兵勢弱,但有一傑出軍師。該軍師選一山谷設下埋伏,準備火攻;派遣一名綽號‘常勝將軍’的猛將挑戰朝庭大軍,然後往谷中詐敗。朝庭軍隊統帥十分狂妄,過於輕敵,跟蹤追擊而至,十萬士兵全部葬身火海。

“這本是一個經過誇張的戰例。這裡,我們不要管劍南丘陵地帶坡緩谷寬山勢小巧,根本就不存在能夠一舉燒死十萬人的山谷;也不要理會為何十萬士兵全部葬身火海而隨軍十幾名將軍卻能夠盡數逃生的問題,我們只談論它的把握性。此役火攻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朝庭軍隊統帥狂妄自大、過於輕敵,跟蹤追擊所至。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朝庭軍到底追不追,只是五五之數,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