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那是,”張燕道,“還請田帥寨內奉茶。”
田潤道:“算了。我就不上去了。我要說的事情很簡單,幾句話就完了。我要以糧食換你的人口,每石十人。你這邊每當準備交易一萬人口的時候,先一日,派人送信。次日你把人口送到毛城東關,然後返回毛城縣城取糧。你清楚了沒有?”
張燕一想,還不錯。眼看難民越來越多,每天都要耗費大量的糧食,弄得軍糧都不夠了。有了這個交易,僅憑投奔而來的難民,軍糧就夠了。於是道:“這個,能不能漲點?”田潤說:“不還價。”張燕又問:“每次積累到一萬人,可得吃不少糧食,能不能兩千人就交易一次?”田潤說:“交易頻繁了,恐被他人察覺。故此,也不還價。”
張燕沉默了一下,一跺腳,道:“好,就這麼辦。不過,還請田帥稍待片刻。我這會兒就有三萬百姓,田帥就領了回去吧。嗯,我會派些弟兄沿途押送的。”田潤道:“你不怕我收了人不付糧嗎?”張燕道:“就憑適才兩個‘不還價’,我相信田帥說一不二。”
……
早春二月,居民安置處至長治小平原之間完成簡易貫通。陽春三月,長治小平原開闢田地接近一千四百萬畝。四月上旬,抽調所有能夠抽調的勞力進行春播,完成一千零三百多萬畝,暫時安排九萬人以軍屯方式耕作。八月,棘榆溝飛橋涵洞完成,毛城東西過山道路全線貫通。東西兩關正式開關。關名就叫做“毛城東”和“毛城西”。
累計到九月,透過張燕買來的人口就達到六十多萬人。這些人都被轉移到了長治小平原。由最南面開始,向北延展。十月,毛城商隊成立,開始在幷州與冀、幽兩州之間做買賣。十二月,商隊發展為三個。除原有的東西買賣之外,一個商隊向北,與烏桓、鮮卑、夫餘等族交易,併購回大量馬匹;一個商隊向南,足跡遍至荊襄等地,併購回大量種子和瓷器。
……
虎牢關,因傳聞周穆王曾將進獻的猛虎圈養於此而得名。虎牢關北瀕黃河,南依中嶽嵩山,地勢險要,是通往關中的要道,有“鎖天中樞、三秦咽喉”之稱,歷來為帝王兵家必爭之地。虎牢關與汜水關本來是同一座關口。但因為田潤穿越的是演義世界,一座關就變成了兩座關。
在虎牢關附近,有一座滎陽城。滎陽城位於嵩山餘脈。城郊不遠,就有煤礦、白雲岩、石灰岩、黃鐵礦、鐵礦和大理石礦。礦藏分佈廣、規模大、品位均勻,且不同礦床常有伴生、共生等特點;開一個礦,可以同時採幾種不同種類的礦石,非常有經濟價值。187年五月,田潤派人在這裡建了個大型礦場,還建了一座磚窯、一座鐵器作坊。同一時間,黑山山脈裡面的南北道路全面建成。
第二卷 第74章 董卓進京
三國之亂,始於什麼?從故事的角度說,始於黃巾。從傳統的角度說,始於十常侍。一般來說,中國人骨子裡總是帶有一點反汙史不反皇帝的稟性,不太願意去思考皇帝有什麼樣的錯誤。
古代封建社會,天下不是老百姓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也就是家天下了。而且還是個人獨裁的家天下。一般開國皇帝多少都還是有點雄才大略的。開國皇帝需要建立政權,然後才能夠擁有個人權力。因而開國皇帝對於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多少都是花了心思的。
繼任的皇帝就不同了。政權一旦建立之後,就會有軍隊及差役進行維護和鞏固。個人權力則不同。有資格上位的,往往不止一人。於是乎,皇位繼承者首先就得拿出大部分精力去謀求最後的繼位。國家政權的鞏固與否,一點都不操心。
對於官員來講,有德、才兩個標準。對於皇位繼承人來講,最主要的,就是血統標準了。遇到個勵精圖治的人當皇帝,則天下太平。遇到個昏庸之輩,倒黴的就是天下百姓。
……
146年,外戚梁冀,毒死九歲的漢質帝,立十五歲的劉志即位,稱桓帝。哪知道,這個東漢的第十位皇帝卻是個白眼狼,一直都心懷不滿。表面上對梁冀挺好,實際上一就位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力量。159年,桓帝聯合宦官單超等五人一舉殲滅了梁氏。五名宦官也因此而被封侯。
可以想象得到,桓帝,本來就是梁冀扶上去的。對梁冀不滿的朝臣,自然也就對桓帝不滿。桓帝沒辦法拉攏他們。而桓帝本來是要對付梁冀的,梁冀一派的朝臣,就更加不能倚仗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宦官,才值得信任。
單超等五人封侯,史稱“五侯”。這五人得勢之後,比外戚更加**。他們對百姓們敲詐勒索,弄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