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畫,你言過其實了,聯一直沒有同意宋之問的進奏,這麼多大臣也可以作證。而且他們也沒有膽量敢作偽證陷害你。”李顯下句話還沒有說,這還沒有抓人,我這個白養了的女兒就為你拼命,一旦將你抓進大牢,還不知折騰什麼樣子出來。
王畫眼睛突然轉向了李承嘉與姚紹之說道:“你們這兩條狗我不想與你們多說了,說了髒了我的舌頭。”
又對楊再思說:“楊再思,你這個兩腳狐,我也不會指望你能說出什麼大義凜然的話。”
三個人老臉都漲得痛紅,想要發作,又發作不得,因為不知道王畫個天打的什麼主意,弄不好跳進了王畫的陷阱。
然後看著韋巨源,說:“韋尚書,當初你發跡之時,曾獻燒尾食給上皇,以表示一躍龍門,從此脫胎換骨。這一喻意好啊,進入朝堂,從普通人一下子變成了官員,百姓的父母。我相信這一獻食同樣會因為美好的喻意,名載史冊。”
韋巨源不知道他說的是反話還是正話,不敢吭聲。其實韋巨源品性不算太好,但出自韋姓一族,自家現在還與韋家有著產業來往,也不想與韋氏立即翻目成仇。所以給了一份薄面。
“但韋尚書,你可曾想過,脫胎換骨的不只是你的身份,作為父母官,要有做父母的良心,請問你的良心是脫胎換骨換了好的良心,還是惡劣之心?”
王畫沒有等他反應過來,又看著李橋說:“馬記天官設,班圖地裡新。善談方鷹鷹,青簡見彬彬。方朔初聞漢,荊柯昔向秦。正辭堪載筆,終翼作良臣。這是你寫的一首,正辭堪載筆,終翼作良臣。好含義啊。而且君出自大唐鼎盛世家。雖然我才與七姓十家多有恩怨,可不得不承認貴等家族之所以源遠流長,也是教育有方的原因。但李相公,你知道什麼是良臣嗎?”
說完了五人,才對李顯說道:“王同皎謀反之案,臣不想辨他曲直,但我聽說了一個人,周憬涉案被迫逃到比干廟前對比干像鳴冤,呻訴對大唐忠心,然後自殺。我還想說一句,臣不知道其中是真冤還是假冤,可幾位使君,為什麼聽說此事,你們沒有調查一下,就立即將他的家人斬殺的斬殺,流放的流放。陛下,一旦臣一入大牢。就是公主營救,也來不及了。而且陛下,你可有賜五王一死之事?”
李顯搖了一下頭。
“但臣聽說了武三思派了他手下另一條狗周利用前往嶺南,臣不知何事前去的,但臣相信此時五王恐怕難有人存活了。”
“你是血口婆人。”武三思氣憤地說。
“是不是血口噴人,幾個月後嶺南的訊息傳來,陛下自會知道。
就算五王有年老體弱,長途奔波而死,但不會一起累死吧?不過武三思,我今天來並不是追究你的責任。我只是想對陛下辨解一下。陛下,如果你讓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臣不想死在一些奸臣手中,死得莫明其妙。所以臣有了失錯之舉。但陛下,朝中自有綱紀,不能胡來,所以臣請求陛下,除去臣的職位與爵位,以張綱紀。”
李顯心想,我都是很想,而且按照制度也可以將你所有爵職全部罷免,但不看到你邊上站著的裹兒。虎視既眈。我要罷免了你的官爵,又不知她要鬧出多大的風波。
但許多大臣聽出來了,王畫明是自責。可實際是彈劾武三思的一手遮天,顛倒黑白。
王畫又說道:“這是臣上早朝的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關於榜文一案。”
這一下子朝堂上鴉雀無聲。連武三思臉色都變了。
“臣對此案本是無心,也不是臣的職責。”但王畫這句話連李顯都不會相信,王畫又說道:“但陛下知道臣因為屢次遭人刺殺,妹妹遭人綁架。至今未回,所以請了許多護衛在家中拱衛。因為臣僥倖有一些武藝在身,所以有點眼力,請的護衛都是身手不錯的人在鄉里都有此薄名“有一此護衛就是出自洛譏”,酬一些私交。於是在我送五王之後不久,就聽說了一條訊息。榜文是三個遊俠兒張貼的,一個叫孫玄貞,是寧州人。一個叫來海子,是一個胡人,籍貫是延州人。一個叫趙慈恭,卻是京兆人氏。透露這個訊息的人是來海子,因為吃醉了酒,將我的護衛當作了京城的遊俠兒,說了出來。”
這是瞎扯的,真相是王畫派了護衛探知了來海子嗜酒,派了護衛有意地接近。不過真有人相信,畢竟王畫縱有通天之能,也不會想到武三思在天津橋是張貼這張榜文,然後派人在天津橋日夜監視。
就是智慧的沐孜李,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然後看著王畫眼神仰望,再仰望,疑為神人。
但王畫這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