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韓國夫人,適裴氏者封虢國夫人,適柳氏者封秦國夫人。堂兄楊銛為殿中少監,楊錡為駙馬都尉,娶太華公主。楊氏五家,並賜宅於京師。“勢傾天下”,“四方賂遺,輻湊其門。”楊國忠當宰相不到兩年,中外餉遺,積縑為三千萬匹(雙絲織成的上等細絹)。
楊家滿門紅到什麼地步?
楊家五隊,每隊各色一衣,如若合一,粲若雲錦。五家做房子,競相豪麗,只要看到有人房子比他們家好的,立即拆掉重新建造。其中虢國夫人看重了韋嗣立的宅子,立即讓韋嗣立的家人搬走,只償還了旮旯裡十畝地皮償還韋家的損失。韋嗣立的家人敢怒不敢言,只好忍氣吞聲。
楊氏五宅夜遊,與李隆基的愛女廣平公主奴僕爭於四市門,楊家奴用鞭子將公主抽於馬下,駙馬程昌裔下馬去扶公主。又遭到楊家奴用鞭子狠抽。廣平公主氣壞了,如果是楊國忠用鞭子抽還有話說,幾個奴僕竟敢用鞭子抽自己,抽駙馬。於是跑到李隆基面前哭訴。李隆基下詔將楊家動鞭子的奴才處死,然後責備駙馬都尉程昌裔沒有管教好下人,免其官職。
到底是誰沒有管教好下人哉?廣平公主一聽也傻了眼。
文官**,賞貽無度,朝廷用費更是無度。武將呢?均田制破壞,府兵授田不足,又要繳納沉重的稅務,又要服漫長的兵役。於是逃匿山林。朝廷只好募兵。但唐朝龐大的折衝府編制李隆基也沒有改革,也就是說各個軍官還在,還在發薪水。邊將為了拉攏將士,逼迫朝廷封官賞職,連哥舒翰、封常清、高仙芝都脫不了俗。這無疑增加了行政費用。
同時晚年李隆基窮兵黜武,又要龐大的軍隊來支援。本來唐朝一年邊關費用只有兩百萬貫,到了天寶末,到了一千四五百萬貫。僅河東幽州劍南三道的糧食所需就達到了兩百萬石。
這些錢往哪裡攤,只有從窮苦老百姓頭上出。
開元時天下路不拾遺,到了天寶末,朝廷昏暗,再加上關中等地連年水旱,道路時有餓死人的情況。但是楊國忠等人家中一盤菜能花費中人之家十家財產(難道天天吃龍肉?)。
李隆基也看到不對,這老天一會兒半年不下雨,一下雨又是半年不停,於是問楊國忠。楊國忠就拿出一些長勢良好的禾苗給李隆基看,說:“雖然雨多,但沒有損害莊稼。”扶風太守房琯奏水災嚴重,楊國忠就派御史去調查,不是查水災,是查房琯屁股後面有沒有髒東西,準備整房琯。於是天下大臣再沒有人敢言災情。李隆基看著大雨連綿不停,問高力士,高力士說道:“自從陛下將大權委於宰相,賞罰不當,以致上天陰陽失調,我怎麼敢說?”
高力士不但在這事上進了一諫,對李隆基放權給邊關武將,也進了諫,但李隆基就是不聽。
知道了,可是回去往楊玉環白白嫩嫩的肚皮上一躺,什麼都不想了。
朱仝還在,老得一嘴牙掉了一半,跑到王畫面前說道:“二郎啊,果如你所說啊。”
王畫只是笑笑不語。
安祿山回到范陽,又請求用蕃人三十二將代替漢人將領,掃清最後一道妨礙。李隆基居然同意,韋見素憂心仲仲。勸是沒有辦法勸了,只好出了一個主意,讓李隆基下旨,命安祿山為平章事,召他入朝,任命賈循為范陽節度使,呂知誨為平盧節度使,楊光為河東節度使。出將入相,是每一個官員的夢想,如果安祿山不反,自然十分高興。又可以將安祿山的勢力撥除。如果是想謀反,這道詔書肯定不授。
李隆基一聽也有道理,但寫好了制書,卻留中不發,讓宦官輔琳用賜珍果藉口檢視。輔琳得到安祿山重賄,回來自然說好話。韋見素這番心血又白費了。
但是不是如此呢?
安祿山回到范陽後,每當朝廷有使者來,總是裝病不出,布好兵力後,才出來接見。這是害怕朝廷借下旨的機會,來個擒賊先擒王,將他斬殺。
隨後李隆基又下旨讓安祿山兒子安慶宗迎娶榮義郡主,讓安祿山進京參加婚禮。安祿山稱病未來。到了七月,安祿山上表獻給朝廷馬三千匹,但每匹馬配馬伕二人,並派蕃將二十二人護送。河南尹達奚珣產生懷疑,上奏說:“請告諭安祿山,到冬天來獻車觀,由朝廷供給馬伕,不用煩勞他手下將士。”
不說馬伕,直接說將士。如果這六千多人全部是精兵猛將,一下子借獻馬為藉口,闖入京城,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當年王畫也獻過馬,比安祿山數量多,次數也多,隨行也不過幾百人就照料了。甚至有時候直接交給秦州官員護送,連護送的民役都省下來。
李隆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