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心中鬱悶得要死,但臉上卻不敢表露出來。
也不是沒有準備,甚至三個州的官員曾經聚在一起商議過。王畫缺糧,三州卻囤積了大量的糧食,這必然會使王畫垂涎三尺。
三個刺史也不是一點智慧沒有,商議了大半天,自己有什麼長處與短處,對方有什麼長處與短處。一分析也分析出來許多。王畫用兵能力不敢懷疑了,連懷疑的資格都沒有。但不是沒有缺點,他兵力不足,如果兵力足,為什麼佔了大非川城還要丟棄?要知道從大非川到鄯南一帶有許多河流,作為牧場是最豐美的牧場,許多地方也能當作耕地,事實鄯南就已經出現許多耕地。而且是開疆柘土,最少是替朝廷收復領地,這更能替王畫正名。正因為兵力不足,所以才果斷放棄。
兵力不足,也造成王畫怕朝廷與吐蕃聯手夾攻。所以王畫武用菊花威脅朝廷,文用大義壓制朝廷。就是不想遇到這種情況。
但自己不小心也不行,王畫同樣不會介意再向唐朝“借”幾個州。只要小心了,王畫奪下州城有可能付出嚴重的代價,他自己的,唐朝的,這會使他失去大義,同時因為三州離京畿要地更近了一步,朝廷必然會反撲。
那麼自己有什麼長處與短處?短處就是用兵,不懷疑王畫奪不下來州城,但不是沒有長處。王畫連周邊的廓州等州縣都不產生興趣了,對自己屬轄的幾個縣同樣也不會產生興趣。唯一就是糧食,可所有糧食現在都在州城裡面。只要將州城守好,萬事大吉。
也不能說想守就守住的,靈州城第二朵菊花開始同樣妖豔動人。天知道自己城中有沒有那個道教的教民?所以將大部軍隊屯結在城中。只要有了足夠的兵力,就是城中菊花綻放,問題也不大。
但沒有放鬆前往原蘭二州的所有道路關卡。當然了這樣一變動,城外計程車兵兵力單薄,但這個問題也不大,這些士兵本來就是用來盤查糧食的,數量足夠了。還有一條,起著移動烽火臺的作用。一旦王畫出動軍隊,立即返城通風報信。
可人無完人,物無完物,計劃也沒有十全十美的計劃,再好的計劃也有破綻。
三個刺史想法也不能說不對,但同樣也有致命的缺點。
軍隊集中在城內,防止教民暴*,與城外的血營裡應外合,城外的兵力必然會減弱。而且通往蘭原二州雖然大的道路只有一條,可同樣也有許多小的道路,原來糧食就是從這些小的道路走私到八州的。再次出兵,這樣每條道路上的兵力更少。
真只想起移動烽火臺的作用了。這是賭王畫不敢輕易發動內戰的。賭本身是賭對了,王畫現在是不想發動內戰。但都讓糧食勒住了脖子,他不會介意發動小規模的戰爭的。
這兵力一分,最大的缺點露出了,王畫怎能不利用?
六千幾百人一出動,輕易地將一條道路掃乾淨。然後騎兵追趕,這是防止萬一的。不能讓一個逃回去通風報信。就是騎兵疏漏了,還有第三關在等著。那就是準備“看守”城門與吊橋的七八十個將士。在天未亮之前,他們埋伏大城外的大道上,如果有士兵逃了回來,再次捉拿。也不能說王畫小心,哥舒翰那邊真有四個士兵逃了出來。但在臨近渭州城時,讓哥舒翰擊殺了。
完成了這一件事,那就只剩下最後一道難關。
天亮開城門的,但騎兵不能兵臨城下,他們必須在不遠處找一個地方隱藏起來。在這個時間裡面,必須有人看住城門口與城頭,不讓城中士兵將城門關上,吊橋拉起。而且必須拖延到騎兵到來。
王畫用了奢侈的陣容。
涇州是他自己主持此事,以他現在的威名,雖然未必一個人往那兒一站,幾萬突厥人就主動跪在地上投降,可至少兩三千三四千士兵不敢輕舉妄動。慶州同樣是奢侈無比,劉統壓後率領騎軍,但王君綽與郭虔瓘兩個人同樣名聲遐邇。
這個時代也沒有一個電視轉播的什麼,最高明的通訊工具就是八百里加急,士兵帶著訊息,晝夜兼程,到了驛站換馬換人,八百里未必,六百里還是不太困難的。不然楊貴妃也吃不到新鮮的荔枝。
但就是後世通訊那麼發達,還經常被媒體誤導,或者媒體被某些人的刻意安排,只能報道扭曲的事實物件。況且這個年代。這個年代獲得訊息的來源,無非就是王二告訴張三,張三再告訴李四,李四再告訴趙五。傳到最後,事實真相被無限地誇大,就象王畫殺出皇宮之事,在民間中被傳成韋氏動用了一萬禁軍,在皇宮裡設下了十面埋伏。
可事實呢,只動用了一千人,後面接著也有幾百名士兵參預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