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要對付吐蕃,這也是一個最好的機會。不過他這樣做,已經失去了一個臣子的分寸。”
蕭至忠與王畫不感冒,大家都知道的。這番話說得宗楚客等人都連連點頭附和,難得地與蕭至忠志同道合。
但宗楚客這樣想,那就錯了,蕭至忠與王畫不感冒,那不是蕭至忠對王畫不感冒,是王畫對蕭至忠不感冒。現在蕭至忠心中正盤算著如何將這條訊息通知太平公主,以便將它最大利益化。但知道韋氏的日子更難過了。
至於對王畫,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個道理,老蕭還不明白嗎?
況且自己家族與王畫從一開始時就關係良好。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王畫製作氍毹時,就向自己家族“拋媚眼”,而且用了家族中的弟子蕭嵩,同時因為他的進諫,老武給蕭淑妃平反。
老蕭才不會在這時候攻擊王畫呢。
因此繼續說道:“陛下,但臣倒有一個笨主意。”
“蕭卿,快快說來。”
“依臣之見,不如給王畫一個封號,讓他擔任靈州大總管。以他的資歷擔任此職,也不算過份。將他約束起來,重新攏於朝廷之下。同時下詔讓他立即兵出吐蕃,救出公主殿下,或者逼吐蕃認錯。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現在王畫手中潛隱的力量,是朝廷的一大隱患,但畢竟只是一個人的力量。吐蕃是一個國家。只要朝廷同意他出兵吐蕃,以一人對一國,最後王畫就是獲勝,也是元氣大傷。吐蕃獲勝,同樣也是元氣大傷。到時候,是獎王畫還是罰王畫,朝廷也有這個能力去做了。同時吐蕃雪上加霜,對我朝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王畫接詔,不發兵吐蕃,那麼他就是謀反了,失心於陛下,也失心於天下。現在國泰民安,到時候他因為失去民心所向,也沒有辦法立足。”
是好象不感冒,對王畫是一條毒計,而且說得有理。就是誇獎了王畫的資歷,事實以王畫的資歷,不要說靈州大總管,就是靈武道大總管,也足以擔任。連李顯聽了都十分心動。
但宗楚客等人急了。
當真是這樣?
朝廷讓王畫出兵,王畫也許會出兵,但節奏感卻在王畫掌握之中。是八州之地,可背後還有一個國家,還有巨大的財源。不看到那些事物透過幾十個家族的手,源源不斷地流向唐朝,還在繼續為王畫掙錢。甚至手中有鐵有銅,都不愁兵器與貨幣。還有人,幾百萬百姓,幾百萬教民,這個以戰養戰,王畫最拿手的。以戰練兵,也是王畫最拿手的。
不打便罷,一打王畫軍隊只會越打越強。
而且王畫這樣做,正是為了正名,朝廷這道聖旨一下,也正好給了他這條機會,同時下了這道聖旨,等於默許了王畫的行動。以後好意思在背後下黑手麼?
蕭至忠是糊塗了,這出的那門子餿主意?
立即跳出來反駁。
可是蕭至忠輕描淡寫地問了一句:“宗侍郎,你有什麼好主意?”
宗楚客現在降成了兵部侍郎。
宗楚客嘴張了張,不知如何回答。他都有主意,立即攻打,不能再給王畫成長機會。可誰來做主將攻打他?還有後果誰來負責?他敢承擔麼?而且只要他前面一說,後面李裹兒又要找上門來。甚至有可能將他在長安那棟豪華無比的府邸,也象那些暴民一樣,來上夏天的一把火,被李裹兒一怒之下,焚之一炬。
老魏心中默嘆一聲,說到底,還是力量啊,實打實的力量,才是真正自保的本錢。如果沒有這個力量在手中,這一次韋氏下黑手,王畫能向哪裡逃?
其實皇上如果英明,海外那片領土就不說了,這些力量,王畫未必不將他們拿出來,為創造一個盛世大唐做出貢獻。可因為韋氏相逼,皇上昏庸,結果這些力量卻成了唐朝心頭大患。
但如果皇上還不清醒過來,繼續聽信韋氏的計劃,那麼後果更加嚴重。韋氏千萬不要使什麼陰謀詭計,瞞得了皇上,瞞得了別人,想瞞王畫是不可能的。既然王畫能利用力量與智慧,數次化解唐朝危機,同樣也可以輕易地顛覆這個國家。
而且最讓他擔心的,如果將王畫逼急,王畫利用與許多大家族不清不楚的關係。別人不控制了,菊花都不要開了,只要將糧食再度控制起來,看吧,那麼大事就要發生了。
結果這次召見,不了了之。
李顯十分失望地遣散了群臣,但囑咐了,此事千萬不能向外公佈。至少在想出應對辦法之前,不能公佈。一公佈天下震驚,甚至有可能突厥人立即出兵唐朝。
其實是抹不開這個臉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