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①無階級的原始社會;
②奴隸社會;
③封建社會。
在該文中,毛澤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價值,給予了積極肯定:
在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有素稱發達的農業和手工業,有許多偉大的思想家、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有豐富的文化典籍。
可以看出,毛澤東對中國古代社會的文化價值的確認,包括三個基本的方面,那就是:
其一,古代經濟發展的成果;
其二,偉大歷史人物;
其三,文化典籍。
毛澤東自豪地說,“中國是世界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同時提供新的論據說,“中國已有了將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
毛澤東說:“中華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勞著稱於世,同時又是酷愛自由、富於革命傳統的民族。”這裡所說的“自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能忍受黑暗勢力的統治”,“反對外來民族的壓迫”,“贊成平等的聯合,而不贊成互相壓迫”。毛澤東在這裡所說的革命,指的就是反抗、推翻和改造黑暗勢力(地主和貴族)的統治的農民起義,而改朝換代的關鍵,就是這種革命鬥爭。毛澤東認為:“多數朝代的更換,都是由於農民起義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同時,毛澤東把反抗外來民族的壓迫的鬥爭,也看做革命傳統的一個方面。“在中華民族的幾千年的歷史中,產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領袖。所以,中華民族又是一個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優秀的歷史遺產的民族。”
毛澤東在這篇文章中指出,中國封建社會始自周秦,往後延續了3000年左右,並認為中國的封建制度的經濟、政治、文化“長期地陷在發展遲緩的狀態中”。
毛澤東在闡述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關係時指出,農民身受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過著貧窮困苦的奴隸生活,並且沒有人身自由,沒有任何政治權利,“地主階級這樣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所造成的農民的極端的窮苦和落後,就是中國社會幾千年在經濟上和社會生活上停滯不前的基本原因”。
毛澤東從階級鬥爭的觀點出發解釋中國古代歷史,認為“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的矛盾”。“在這樣的社會中,只有農民和手工業工人是創造財富和創造文化的基本的階級。”而農民起義是封建社會的階級鬥爭的主要表現形式。他說:“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因為每一次較大的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的結果,都打擊了當時的封建統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但是,“由於當時還沒有新的生產力和新的生產關係,沒有新的階級力量,沒有先進的政黨”,“這樣,就使當時的農民革命總是陷於失敗,總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後被地主和貴族利用了去,當作他們改朝換代的工具。這樣,就在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革命鬥爭停息以後,雖然社會多少有些進步,但是封建的經濟關係和封建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依然繼續下來”。
第三章 毛澤東智品古代史籍(10)
驚人妙語論帝王
惜秦皇漢武,
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在他的氣薄千古的詞作《沁園春·雪》中,毛澤東激揚文字,一口氣評點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這五位中國歷史上功業赫赫的帝王。確實,閱讀歷代帝王傳記,評點歷代帝王功過得失,是毛澤東讀史時的一大偏好。
中國史籍中紀傳體較為普遍,“二十四史”便都是紀傳體,所以毛澤東讀史中很自然地多是讀人物傳記。在讀其他形式的史書時,他的著眼點也多是在人物事蹟上。毛澤東不僅熟知眾多的歷史人物的事蹟,而且經常隨時隨地對歷史人物進行褒貶評價。這些評價有的形成文字留在他讀過的史書上,有的則是在平時談話中提到。
歷史帝王的事蹟,在歷代正史中,居於“本紀”的地位,是封建史家們要著意刻畫描寫的部分。歷代帝王本身也是歷史人物,不過由於他們的特殊地位,使他們的事蹟更加引人注意。毛澤東在讀歷代帝王本紀時,不但審視他們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所發揮的歷史作用,而且注意他們的才能、品德、作為上的差別,有褒有貶,有取有舍。
在中國古代歷代帝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