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做了一件敢為天下先的事情。他們組織民眾,發起驅逐殘酷統治湖南的北洋軍閥張敬堯的運動,並設想在湖南建立一個擺脫一切外來反動勢力干涉的世外桃源——“湖南共和國”。
為了支援這一運動,安徽人陳獨秀於1920年1月5日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也就是本書刊於卷首的那篇《歡迎湖南人的精神》。陳獨秀把“湖南人的精神”概括為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毛澤東在驅張運動勝利之後接著開展的湖南自治運動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湖南人之精神,造一種湖南文明於湖南領域以內”。這就說明,毛澤東自覺地繼承湖湘文化中敢為天下先的奮鬥精神和創新精神,成為湖南最傑出的人才。
同治九年,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時目睹法國公使仗勢欺人,心裡萌發了一個想法。第二年,他與門生李鴻章一道給皇帝上了一道奏摺,建議選擇聰明的幼童,送到外國的學院學習軍政、船政、步算、製造各科目,計劃他們在十多年後學成回國,掌握了西方人所擅長的技術,再教會其他中國人,然後中國就可以漸圖自強。毫無疑問,他們為拯救落後的中國開出了一劑有效的藥方。
湖南人郭嵩燾,在中國近代第一個提出向西方國家學習民主政治制度。他是我國駐英國的第一任公使,在國外看到了先進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