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道一萬保證那人活著是底線,這就難辦了。
錢猛很頭疼,實在不知王爺為何下達如此不利於自己的命令,大明皇帝真的被闖賊逼得走投無路選擇自殺殉國,多好的事啊。
如今大明上上下下都跟“南明”交好,王爺乘此機會打起替大明皇帝報仇雪恨的大旗帶領“戰神”子弟兵剿滅流寇,順勢坐江山,多麼順理成章!
錢猛思前想後,咬咬牙道:“二位爵爺莫要瞻前顧後,卑職承蒙殿下厚恩自願承擔後果,屆時那人不肯就範,卑職決不能任由其見到殿下。”
劉國正見錢猛依舊不鬆口,勸道:“錢將軍莫要走極端,此事需從長計議,反正救下那人後時間足夠,咱們莫要操之過急,當務之急是仔細部署,切切不能在關鍵時刻功虧一簣。”
錢猛道:“爵爺放心,那人每天的舉動卑職都能夠及時掌握,包括他吃了幾碗飯,臨幸了哪位嬪妃。在那人走投無路時及時出現救下他肯定沒問題。”
黎喜漢道:“現在賊兵還沒有包圍京師,估摸著我們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來實地考察地形,錢將軍的撤退計劃沒有問題,反正時間充足,本爵建議進行幾次演習,也讓我們的特戰隊跟軍情處特工磨合幾次。”
錢猛道:“完全沒問題,有五軍都督英國公罩著,即便動靜比較大也不要緊,就大大方方以京營操演的名義進行。”
雖然有分歧還好在先救下崇禎這件大事上達成了一致,錢猛動用所有的特工密切監視皇宮,皇宮大內潛伏的特工也在時時刻刻關注皇帝的行蹤。
為了有備無患,錢猛已經物色了幾個人關在一個已經歇業的錢莊內院,當朝皇帝的便服、常服、大太監的制服都分別搞了幾套。
錢猛在京師可謂手眼通天,要幾個人做替死鬼只不過是舉手之勞,但是他留了心眼,不敢隨隨便便抓捕良民,而是在已經掌握的闖賊臥底裡挑選了幾個相貌、身材適合之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初,焦頭爛額的皇帝完全亂了方寸,他手上沒有銀子,只能採取封官許願的方法,希望各路總兵官為國殺賊。
崇禎冊封鳳廬總兵左都督黃得功靖南伯,左都督總兵李棲鳳平賊伯、援剿江楚應皖總兵馬岱寧南伯、薊鎮總兵右都督王承胤定西伯、援剿先鋒總兵高傑靖西伯等等、等等,各給敕印。
大明是何等吝嗇爵位,而此時為了各路軍頭能夠替朝廷效力,崇禎根本不管什麼祖制難違,也不管諸多文官反對,一股腦冊封了十幾位伯爵,可是結果屬於然並卵,闖賊大軍在高歌猛進,明軍各路軍頭觀望不前。
第八百零三章:大廈將傾
三月十五日,賊兵包圍了京師,漫山遍野有不下於五六十萬之眾,其中應該有些是裹挾的老百姓和民夫,賊兵有可能在二三十萬左右。
大廈將傾風雨飄搖,崇禎皇帝無計可施,此時他再也不信任文武百官,派出諸多太監去監督城防強化治安,可惜京師已經開始混亂,到處有人在殺人放火搶劫。
這當然是混入京城的賊兵聞聽己方大軍已經兵臨城下都按耐不住跳出來在興風作浪,也難為這些匪類,在京師裝孫子幾十天,每天看著金錢美女流口水。
大軍終於到了,許多暗樁立刻挑選已經看好的目標下手,混亂一旦開始,當然愈演愈烈。
每一座城池最不缺少青皮、混混、閒漢之流,這些人唯恐天下不亂當然會跳出來趁火打劫。
眼看著大明中央指揮系統完全失去了效用,崇禎心急如焚,他親自提著三眼銃、拿著寶劍帶著王承恩和十幾個操太監頭目巡視城防。
三月十七日,闖賊大軍開始攻城,雖然賊兵的紀律性和戰鬥力根本不值一提,可是這個時候有數量就有質量,因為對陣的明軍更加不堪。
京師有守城火炮,賊兵也有攻城炮火,京師霎時間炮聲隆隆,雖然雙方火炮的威力不值一提,但是巨大的轟鳴聲還是讓京師的混亂加劇了。
沒多久,混亂就已經蔓延到了內城、連皇城都漸漸地沒有了秩序,許多太監、宮女開始打包東西準備逃亡,當然他們準備帶走的未必是私人物品,更多乃是宮廷的財物,因為你拿多我拿得少還發生了諸多鬥毆事件。
此時崇禎顧不了許多,他只是密切注意官軍是否還能夠守住城池,急性子的他覺得在皇城苦等軍情回稟是一種煎熬,再次拿起三眼銃帶著一行十幾人騎馬出東華門實地考察防務。
可是這時候已經不能成行,混戰已經開始,他們被亂槍、亂箭所阻。
崇禎只能重新選擇跑去齊化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