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曉婷說道:“做壽就是在生日這一天舉行慶賀活動。老年人一般都以子女出面操辦,表示對父母孝敬。
“做壽時,親友不送不請。但來時必帶禮物。禮物多是衣料,鞋襪、雞公、酒、壽桃、壽麵,個別有贈送匾額的。主人家操辦壽宴,辦的越紅火了越好。”
嬌娜:“現在冰天雪地的,凡間哪裡有桃,如何送?”
亓曉婷:“壽桃一般用發麵蒸成桃形,壽麵就是麵條。都是象徵一下。”
嬌娜:“壽宴呢?都是什麼?”
“你吃過喜宴嗎?”
亓曉婷反問。她知道龍是長壽神獸,只要不出意外,一般沒有老死這一說。而且年齡連自己都記不清楚,所以龍宮裡沒有“慶壽”這一說。
嬌娜:“吃過。逢有大事也擺宴席。”
亓曉婷:“壽宴和一般喜宴類同,就是擺很多菜餚。究竟多少,要視家庭條件而定。但不論多少,頭道菜一定是壽麵,取壽延綿長之意,並且吃麵時,廚師要到席前加面,叫‘添壽’。”
嬌娜:“非得活到八十歲才做(壽)嗎?”
亓曉婷:“不是。在習俗上,五十歲以前不做壽,叫‘過生日’,也叫‘內祝’,一般不動親友,一家人在自己家中慶祝慶祝就行。
“到了五十歲時所做的生日才可稱‘做壽’,親朋好友也要送賀禮祝壽。之後,每十年做一次,稱為大生日。各年紀的大生日都有不同的稱呼:五十歲稱暖壽、半百添壽;六十歲稱小壽;七十歲稱中壽;八十歲稱上壽、大壽;九十歲稱絳老添壽;一百歲稱期頤。
“凡間有‘人活七十古來稀’的說法,活到八十歲已是鳳毛麟角了,所以兒孫們十分重視,一般人家都要慶祝。有繁有簡,視生活條件及本人社會地位而定。最窮的也要吃頓長壽麵。
“富家祝壽,特別是整旬,如六十、七十、八十壽辰,必大擺宴席,親朋好友要為壽星準備壽幛、壽燭、壽桃、壽麵等壽禮,由主家招待客人。
“隆重的還要設壽堂,燃燭結綵。做壽者稱為‘壽星’,於中堂,受親友的祝賀與晚輩的叩拜。獻壽禮畢,入席共飲壽酒,吃壽麵。
“豪富之家,多有的都請戲班來家,演戲娛樂來賓。大戶人家請的戲班大,就把戲臺搭到空曠處,讓更多的人享受歡樂氣氛,為壽星祝福。”
“你知道的真多。”嬌娜的臉上終於露出一抹羨慕的神色。
“還有呢!”亓曉婷志在表現自己,繼續說道:“已嫁閨女特別重視為父母親慶壽。鄉諺有:‘六十六,閨女送一刀肉;七十七,閨女送只老母雞;八十八,閨女送只鴨;九十九,閨女送條狗。還有一句是‘七十三,送條鯉魚猛一躥。”
嬌娜:“七十三這個有什麼說道嗎?”
亓曉婷:“有啊。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說法。就是說七十三、八十四是老年人的坎兒,在七十三、八十四這個歲數的年頭容易故去。閨女送條鯉魚猛一躥,就把這個坎兒邁過去了,以後就可以健康長壽了。”
嬌娜:“為什麼只說閨女呢,兒子不行嗎?”
亓曉婷:“其實這是教導人們不要忘本。出嫁的閨女不常在父母親身邊,記住父母親的生日,帶著丈夫孩子和特定的禮物來,即享受了天倫之樂,還哄老人喜歡。”
嬌娜:“你要和九叔回孃家的時候,也要帶這些東西嗎?”
亓曉婷心裡一熱乎,喃喃說道:“我要是能回去,帶的要比這個貴重。”
嬌娜似懂非懂。不過,對她吸引力最大的還是宴席,想象著龍宮裡那滿桌的山珍海味美食佳餚,嚥了兩口唾液,忍不住問道:“是不是所有看熱鬧的人都能吃上壽宴?”
亓曉婷:“能坐上壽宴的都是人家自家人和送了禮的親戚朋友。外人只是看熱鬧而已。”
嬌娜嘴一撅:“咱過去捧場也吃不上宴席了?!”
亓曉婷心道:原來還是想著吃!嘴上說道:“咱跟人家一文錢的關係也沒有,吃哪門子宴席?”
嬌娜雖然心裡失望,但愛熱鬧是她的本性。不由地隨著人流向西走去。
亓曉婷見狀,心想:既然趕上了,何不也去湊湊熱鬧,萬一沾點兒福氣碰上個算卦的,平生也算開了張。也跟著嬌娜一同走去。
伍財主果然是個大戶人家。路北一拉溜三處宅院,都是他的。路南則是個大場院,與路北的三處宅院一般大小。
戲棚就搭在場院裡。
在戲棚的北面最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