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伊朗當局就做出了回應。
只是,伊朗提出的不是從伊拉克撤軍,而是停火,即敦促伊拉克內戰的交戰雙方儘快實現停火。
停火與撤軍有區別嗎?
當然有。
可以說,撤軍是停火的前提條件,只有在阿盟與伊朗從伊拉克撤軍之後,伊拉克內戰的交戰雙方才有可能停火。
伊朗不提撤軍,而是強調停火,顯然是在避重就輕。
說白了,如果阿盟與伊朗不肯撤軍,又哪來的停火?
那麼,伊朗為什麼要提出停火?
顯然,這是在為卡里姆政權爭取時間。
不管怎麼說,阿盟與伊朗都是外來力量,因此撤軍相對較為容易。
按照一般的程式,在達成撤軍協議之後,阿盟與伊朗先就得把相關地區的防務移交給伊拉克政府軍與巴格達方面,停止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然後撤退到指定地點,最後全部撤出伊拉克。
從時間上看,也就幾天,最多半個月的事情。
當然,在撤軍期間,不管是政府軍,還是叛軍,都需要集中力量接管防區,也就沒有能力動新的進攻。
更重要的是,只要達成了撤軍協議,就不得向伊拉克增派軍事力量,甚至不得向伊拉克運送武器彈藥。
也就是說,最多隻能把已經送入伊拉克的武器彈藥留下來。
顯然,撤軍對伊朗與卡里姆政權極為不利。
到這個時候,進入伊拉克的阿盟軍隊已經過了十個旅,而且全都是阿盟國家的精銳部隊,只是沙特的作戰部隊就有四個精銳的裝甲旅與機械化步兵旅,擁有數百輛主戰坦克與上千輛步兵戰車。
保守估計,阿盟投入伊拉克的主戰裝備至少能夠武裝二十個伊拉克政府軍的步兵旅。
這些裝備很先進嗎?
確實先進。
拿沙特來說,動用的主戰裝備以、、、pLZ-g等當今世界一流的裝甲利器。
其他阿盟國家也差不多。
阿聯酋在伊拉克投入了差不多輛“勒克萊爾”,科威特投入了數百門火炮,阿曼動用了數百輛裝甲戰車。
只是,這些裝備很有價值嗎?
那可未必。
其實,在葉門的時候,沙特、阿聯酋、阿曼與科威特等阿盟國家就現,從歐美購買的那些先進裝備都是樣子貨。
在過去幾年裡,曾經被吹上天的與“勒克萊爾”,不止一次的被葉門胡塞武裝用老掉牙的Rpg-火箭筒摧毀。
有一輛“勒克萊爾”甚至被火箭彈打穿了正面裝甲。
雖然有運氣的成分,即那枚火箭彈恰好打在了炮長瞄準鏡上,也是坦克正面防禦最薄弱的地方,但是做為重達多噸的主戰坦克,吹成是歐洲最好的主戰坦克,正面裝甲被火箭彈打穿,怎麼都說不過去。
至於這裡面的原因,其實這些阿盟國家心裡都有數。
花高價,甚至天價從歐美買回來的那些先進裝備,其實一點都不先進,幾乎全都是縮了水的猴版。
幾年前,沙特就把一輛被火箭彈摧毀的拖了回去,結果現,坦克車體正面裝甲的夾層竟然是玻璃鋼,準確說是一種工程用的玻璃纖維,別說比不上美軍的貧鈾夾層,連喬巴姆裝甲都算不上。
在隨後進行的測試中,沙特才現,車體正面對破甲彈的等效防護厚度僅毫米,而炮塔正面也只有毫米,遠沒有達到美國宣稱的毫米與毫米,根本擋不住大口徑破甲火箭彈。
要知道,大部分藥罩直徑在毫米以上的破甲彈的穿透深度均在毫米以上。
此外,對穿甲彈的等效防護厚度更低,僅有與毫米,跟俄羅斯的t-在同一水平上。
顯然,這是貨不對版。
這些的售價高達萬美元,而俄羅斯的t-僅萬美元。
要不是沒得替換,沙特肯定早就讓這些退役了。
相對而言,阿聯酋的“勒克萊爾”的問題更大。
雖然賣給阿聯酋的“勒克萊爾”與法國自用的相差不大,但是售後服務非常糟糕,而且價格高得離譜。
修復一輛戰損的“勒克萊爾”的價格,差不多能夠重新買一輛了。
更搞笑的是,這些坦克還必須運回法國,在法國修復之後再運回阿聯酋,而且得阿聯酋承擔全部運費。
此外,法國不保證能在何時修好。
一句話,愛修不修,不修拉倒。
結果,在葉門打了幾年,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