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次反擊的意義不是很大,但是巴基斯坦空軍達到了目的,即有效的扼制了印度空軍的進攻勢頭。
在遭到襲擊之後,印度空軍取消了當晚的進攻行動。
到了戰爭的第三天,印度空軍依然沒有在南部地區發起大規模的進攻,只是為了牽制巴基斯坦空軍,發起了一些小規模的騷擾行動。
雖然給巴基斯坦空軍制造了一些麻煩,但是意義不大。
這一天,主戰場在北面。
經過昨天下午的反擊,巴基斯坦軍隊已經開始調整作戰部署,或者說發現印度空軍也就那個樣。
要知道,在戰爭爆發前,巴基斯坦空軍一直認為自己不是印度空軍的對手。
不是膽怯,而是理性的判斷。
不管怎麼說,印度空軍擁有兩倍於巴基斯坦空軍的先進戰鬥機,還獲得了f-35a這種第五代戰鬥機,有幾百架s-30mk這樣的重型戰鬥機,即便是f-16e/f與“陣風”也是中型戰鬥機。
巴基斯坦空軍呢?
主力是jf-20中型戰鬥機,而jf-17只是輕型戰鬥機。
此外,印度的國力明顯在巴基斯坦之上。
如果把人口因素考慮進去,差距就更大了。
正是如此,巴基斯坦空軍一直奉行所謂的進攻戰略,其實就是希望透過保持較高的攻擊態勢來扼制印度的戰爭衝動。
在本質上,巴基斯坦空軍依然以防守為主。
事實上,巴基斯坦空軍的第一要務就是本土防空。
這一點,在戰鬥機的配置上也能看出來。
jf-20就是防空戰鬥機,甚至可以看成是輕型截擊機,其最突出的效能就是對來襲敵機進行高速截擊。
出於這樣的判斷,巴基斯坦空軍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都是首先頂住印度空軍的瘋狂進攻。
數十年來,在巴基斯坦空軍制訂的所有作戰方案中,戰爭初期的首要任務都是透過內線作戰來消耗印度空軍,在重創了印度空軍,準確說是消耗了印度空軍的戰鬥力之後,再發動反擊。
這個戰術,本身沒有錯。
為什麼?
別看印度空軍擁有更多的戰鬥機,但是所有戰鬥機都是進口,沒有一種能夠做到完全國產。
也就是說,在戰爭期間,印度空軍很難獲得補充。
巴基斯坦空軍呢?
雖然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也是依靠進口,但是從jf-20開始,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國產。
哪怕關鍵零部件仍然需要進口,不過獲得的難度不會太大。
其實,巴基斯坦的jf-20與jf-17的國產化率都非常高,而且需要進口的零部件都還有一些庫存。
當然,都是從華夏進口,基本上沒有什麼好顧慮的。
如此一來,巴基斯坦空軍拼消耗的能力明顯更強。
說白了,只要戰鬥機生產線啟動,而且達到最高效率,哪怕不是脈動生產線,一個月生產十多架也不是問題。
理論上,巴基斯坦空軍每個月能獲得大約30架戰鬥機。
印度呢?
顯然不可能。
正是如此,巴基斯坦空軍才強調了本土防空的重要性,因此之前的所有演習,全都以本土防空為主。
前兩天的戰鬥,也正是如此。
透過在內線作戰,巴基斯坦空軍充分利用了本土防空的有利條件,加上有效率更高的通訊指揮系統,巴基斯坦空軍在戰鬥中體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取得了足夠高的,能讓巴基斯坦人感到驕傲的交換比。
只是,兩天時間夠嗎?
顯然不夠。
至少,按照巴基斯坦空軍之前制訂的作戰方案,內線防空作戰時間至少半個月,才有望重創印度空軍。
結果呢?
顯然不一樣。
打了兩天,巴基斯坦空軍就發現,印度空軍根本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關鍵就是,印度空軍在戰鬥中體現出來的戰鬥力,特別是戰鬥效率實在是太低了,每天損失數十架戰鬥機就是最好的證據。
要知道,按照巴基斯坦空軍最好的設想,能在前兩天打下20架印度戰鬥機就算是非常不錯的戰績了。
為此,巴基斯坦空軍還做好了損失兩倍戰鬥機,也就是40架的準備。
顯然,結果卻恰好相反,印度空軍的損失是巴基斯坦空軍的兩倍,而且被擊落的印度戰鬥機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