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在陳陌的前世有多風靡呢?
簡單概括,它在人氣、商業層面都是最為成功的獨立遊戲,沒有之一;它是世界上銷量第二高的遊戲,銷量破億,僅次於老古董俄羅斯方塊。
考慮到《我的世界》發售於2009年,那時候已經有了很多非常不錯的p和主機遊戲,能拿到這個銷量簡直堪稱神蹟。
而且,《我的世界》強大之處在於,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能上p和主機,也能上平板和手機,各平臺全都能順利移植。
還有一些資料可以稍微佐證一下這款遊戲的風靡程度。
2014年,製作《我的世界》的mojang工作室被微軟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我的世界》在yotbe上的播放量是43.1億。
在《我的世界》測試期間,有超過1000萬名玩家申請加入,這也讓它成為最受歡迎的測試版遊戲。
據說,腐國軍事測量局在《我的世界》中創造了整個不列顛島的地形圖,使用了220億個方塊。
這款遊戲到底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魔力,讓無數人都沉迷其中呢?
簡單而言,因為《我的世界》極大地降低了在電腦裡做出一個三維物體的難度。
其實,很多人都有“創造屬於自己的空間/世界”這樣的想法,小時候可以透過沙堡、積木、紙模等方式來體驗,而長大了則是進入各種遊戲中體驗。
電腦上,有很多方式都可以創造一個虛擬世界,但傳統的三維設計軟體都有極高的學習成本,大部分人都沒有這個耐心去從頭學起。
而《我的世界》可以讓絕大多數人都比較輕鬆地作出一個3d虛擬世界。
只要堆方塊就可以了。
不需要材質、貼圖、渲染、地形、植被、粒子效果,統統都不需要,反正是要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塊,堆上去就行了。
《我的世界》中方塊非常規整,是標準的1m*1m*1m尺寸,玩家不容易對虛擬世界的尺度產生迷失感,成品也就更容易讓人信服。
而且,《我的世界》並不僅僅是一個世界創造器,它也是一款內容豐富的遊戲。
對於陳陌而言,把這款遊戲移植到vr平臺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事情,而且也很有意義。
……
陳陌講解完概念設定稿之後,大家都開始抓緊時間籌備各項工作,尤其是陳陌提到的科技樹、美術風格和衍生玩法方面,夠大家頭疼一陣子了。
畢竟這個世界沒有任何可供參考的遊戲,做一款跟積木差不多的遊戲,到底怎麼做?做成什麼樣子?一些細節應該怎麼設計?
這是所有人都要好好考慮的問題。
至於陳陌自己,則是回到體驗店二層,開始研究製作vr遊戲的相關規則。
幻世編輯器是支援製作vr遊戲的,但具體的製作方式,和p、手機遊戲都不同。
陳陌現在已經是a級設計師,又是遊委會的榮譽委員,在幻世編輯器中的許可權已經很高了,可以開啟製作vr遊戲的相應版塊。
在成為a級設計師的時候,陳陌就已經瀏覽過製作vr遊戲的相關流程,現在又確認了一遍。
之前陳陌也已經體驗過了以《地球ol》為代表的vr遊戲,簡單而言,這個世界的vr技術允許玩家直接將自己的意識輸入遊戲艙,並接收反饋訊號。
遊戲艙取代了傳統的輸入/輸出裝置,如鍵盤、滑鼠、顯示器等等,成為了玩家意識與虛擬現實遊戲世界的橋樑。
遊戲艙具備解析玩家意識的能力。
舉個簡單的例子,玩家想在遊戲中伸手去拿某個道具,那麼遊戲艙就會將這個意識解析出來,轉化為遊戲中人物的動作,並與遊戲世界產生互動,最終的結果就是遊戲人物拿起了這個道具。
同理,移動、攀爬、跳躍、攻擊、射擊等等動作,也都是透過這種方式去實現的。
理論上而言,這個世界的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解析玩家的任何意圖,但具體能否運用到遊戲中,取決於設計師有沒有設計相應的規則。
簡單而言,在一款冷兵器戰鬥的遊戲中,玩家可以發出“我要扣動扳機”這種意識,但遊戲艙在解析之後,傳輸到遊戲世界中,因為遊戲世界並不支援該動作,所以遊戲中的角色會一動不動,不會做出任何反應。
具體到某一款vr遊戲,支援什麼動作,支援怎樣的操作方式,這些都取決於設計師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