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得”逐漸轉為“多銷多得”。那些默默無聞或曲高和寡的作家和作品,由於難以贏得市場,因此也便難以贏得豐厚的報酬。
一些作家首先富起來了
傳媒報道,進入21世紀時,中國作家擁有千萬元稿酬收入的有葉永烈、王朔、餘秋雨、二月河等人。2001年12月29日的《文匯讀書週報》刊載了《鉅富作家二月河》一文,提供瞭如下案例:
長江文藝出版社造就作家富翁作者二月河,現在版權收入已超過一千萬元。
支付給二月河的稿費,從1991年《雍正皇帝》第一部每個字25元,漲到第三部的45元。另外,二月河還可以拿到1%的版稅,即加印碼洋的1%。到1995年,《雍正皇帝》行情看漲,每套定價58元,當年銷售8萬套。長江社主動將二月河的版稅從1%調高到 6%。到2000年,中央臺播出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長江出版社把每套定價漲到80元,當年售出達25萬套。僅此一部小說,長江出版社共銷售50萬套,總碼洋為2000萬元,一共支付給二月河稿酬150多萬元。同時,二月河在河南出版了他的另外兩部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和《乾隆皇帝》,獲得400多萬元稿費和版稅收入。
2000年,長江出版社又與二月河簽訂出版合同,於2001年推出《二月河文集》,包括已經出版的三部作品,每套定價310元,目前已售出了3萬套。合同規定,長江出版社在5年內銷售不少於10萬套,並按12%的標準付給二月河版稅。長江出版社決定,當年內就付清330萬元。而且,中央電視臺改編二月河的小說,也要付給他一大筆版稅;這幾部作品還被改編成廣播劇,並予以出版。據此,二月河的收入,肯定超過了1000萬元。類似的情況不少。過去生活清苦的作家,如今靠著暢銷書便翻身了。
榮獲“茅盾文學獎”的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