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紙被吹的亂七八糟的。
皇上氣的直扇扇子。
福公公趕緊差人取一個鎮紙來。
東鄉侯也真是,這才剛回來啊,就打劫皇上的小金庫。
他都懷疑東鄉侯待在邊關是不是還對皇上的小金庫心心念唸的。
皇上氣的眸光噴火。
包括福公公在內,沒人敢勸皇上一句。
不過沒一會兒皇上就消氣了。
蘇錦給皇上寫的奏摺送進京了。
與奏摺一起送進京的還有那縣太爺。
蘇錦在奏摺裡為先斬後奏告罪,還有請鄭老爺暫代縣太爺一職。
蘇錦沒有直接說讓鄭老爺做縣令,只是暫代,畢竟委派官員是朝廷的權力,而非她一個公主能隨便拿主意的。
就算大家都知道她能這麼做,也得悠著點啊。
鄭老爺以前是南梁人的身份,蘇錦也沒有隱瞞,如實相告。
謝景宸在信裡陳述了這麼做的好處,皇上找了左相和右相商議。
本來一個小縣令用不著這麼慎重,讓因為是邊關,鄭老爺以前又是南梁人,他對大齊是否忠心沒人知道啊。
左相和右相都覺得蘇錦這麼做過於冒險了些。
但這麼做安撫民心卻也是顯而易見的。
至於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那就要全看鄭老爺的為人了。
“鎮北王世子和世子妃做此決定,必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右相道。
“他們把邊關問題看得透徹,我們這些老臣都遠不及。”
“臣看不如讓那鄭老爺先做三年縣令,如果他將邊關治理的不錯,可堪大用,可往大齊境內調,那時候邊關局勢穩了,派別人去管也容易。”
左相複議。
他和右相想法一樣。
皇上也覺得這樣安排妥當,便讓吏部起草委任書,即刻送往邊關。
王爺知道後,把送信的差事攬在了身上。
如今王妃、小郡主還有兒子孫兒都在邊關,王爺要去邊關和他們一家團聚。
至於京中的事,有東鄉侯和老王爺他們在,王爺覺得自己在不在都無所謂。
王爺要告假一段時間,皇上準了。
只是最後王爺到底沒走成——
因為謝錦瑜在慈雲庵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