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即心即佛見頓悟(2 / 2)

小說:山河風雨晴 作者:藏花主人

“阿彌陀佛,心若靜,天下即止,以此觀眾生,以此觀己,方明白得失,才不在乎得失,不在乎得失,無貪慾,便無憂無懼,由此佛可通心。以心見佛,修菩提,得證如來。”覺言大師聲音雖然低沉,但卻是如晨鐘暮鼓一般,令人警醒。

風凌雲這才知道,這位禪宗大師非是浪得虛名。論禪宗,天下人便將其分為南宗六祖慧能之頓悟之法,北宗神秀禪師的漸悟之法。覺言這番言語,卻是將二宗之法融匯貫通,既肯定了北宗的禪定之法。又重南宗頓悟之意,坐禪亦可修出一顆佛心,頓悟成佛也不否定漸進之道。

歷來論禪,均是將二宗分開,一經辯論,便吵得不可開交,而今得悟兩宗之法,怕是除了覺言,已無他人。

按理說,論禪說到這裡,伽璘已是辯無可辯。但他來此目的,並非只是為了與覺言大師論禪,得證如來。是以他思緒一轉,便道:“今日聽方丈大師之言,貧僧當真有頓悟成佛之感。只是禪宗不是有四種廣大利他心麼?覺言大師修禪至今,可曾有過何種大功德,得證四無量心?”

《大波若涅盤經典》卷十五雲: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捨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四無量心”,既是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舍無量心。用一言以概括,那便是佛法慈悲,引渡他人,脫於痛苦,享受極樂。這便是佛門禪宗裡的渡他之法,正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伽璘此意是說:你覺言空有理論,卻沒有將這禪宗慈悲之法施行。實則只是紙上論佛,於人無利。

覺言平生極少走出少林寺,佛法領悟皆是來自佛門先賢聖者留言。而今經伽璘這麼一說,不由陷入沉思之中。心中不斷問自己:“自己一生所參佛法,到底有什麼用?”

伽璘見覺言陷入沉思之中,不由放聲一笑,道:“原來大師這佛門之法,也只是嘴上功夫,貧僧真是見識了。”

覺言依舊在想他的佛法真意,伽璘卻是愈加得意,又道:“大師既然不知道何為佛法,又一心求佛,又何不學佛祖割肉喂鷹,二祖立雪斷臂?”

伽璘這時右手一探,抓來一把旁邊江湖人的大刀,扔在覺言大師面前。大刀落地,發出鏗鏘之聲。在這時,眾人均是屏住呼吸,看覺言大師將會如何做。

覺言大師嘴中唸叨:“割肉喂鷹,立雪斷臂!”他手中的念珠轉動越來越快,可見他心裡已經『亂』了。

風凌雲見狀,不由眉頭一皺。商輕雨輕聲道:“這伽璘大和尚真是好狠的心,而今覺言大師心生『迷』『惑』,懷疑自己所學,他卻趁機要傷害覺言大師。”

風凌雲也知道,此時若是叫醒覺言方丈,他只會更加疑『惑』,那樣子對於一個一生求佛的高僧來說,是何等的殘忍。若是不叫醒,卻又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覺言大師被伽璘蠱『惑』。這場論佛,比的不僅是佛學,更是比心智,比陰謀詭計。若是換做伽璘,別人怎麼說,他都不至於會自殘,但覺言大師卻不同了。是以風凌雲心下也是很是焦急。突地,他心下一動,大聲道:“當年二祖慧可禪師曾問達摩祖師:‘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祖師道:‘諸佛法印,非從人得。’慧可禪師道:‘我心未寧,乞師與安。’祖師答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禪師道:‘覓心了不可得’,而祖師卻道:‘我與汝安心竟。’國師既然論到慈悲,敢問國師之舉動,可有慈悲?可見佛法?依在下看來,國師只是一個詭辯的宵小之徒,那知佛法之深奧?那知諸佛之慈悲?”

風凌雲這話雖是在質問伽璘,但實際上是說給覺言大師聽的。那日,覺言大師以二祖立雪斷臂告訴風凌雲,要他出家勤學佛法,終會有所成就。風凌雲卻是舉二祖傳法給三祖僧璨之後的放『蕩』不羈。風凌雲雖是一時無意之舉,但覺言大師卻聽了進去。今日被伽璘誤導,又加上心中未有想明白的,才會入了心魔。此時經風凌雲這般一說,冥冥中卻有一道聲音自腦海中響起:“即心即佛!”這四個字平日裡他說得最多,但卻是從未有過今日這般奇妙之感。隨即,他的眼睛越來越亮,迸發出神奇光彩。原來佛在心中,慈悲也在心中,渡他樂他,非是須得成什麼功德。立志求佛,也非得斷臂,割肉喂鷹,一切隨心即可。

“阿彌陀佛!”覺言大師唱喏一聲,接著道:“吾心向佛,非在功德!無量之心,慈悲為懷,當舍則舍,願眾生無苦無懼,遠離貪嗔,得證如來。”

【感冒了,難受香菇,加油寫,看晚上一章能寫出來不,求鮮花,求訂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