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幣制改革(2 / 2)

小說: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個名字

息的建立湟州和甘涼路的貨幣體系。

早年間洪濤還在開封的時候搞過一種類似支票的玩意,只在與駙馬府有錢財往來的商戶之間流通,代替了沉重的銅錢。

這玩意方便倒是方便,但畢竟只是一張紙,駙馬王詵的信用也沒達到全國人民都認可的程度,只能在小範圍內使用,無法正式大範圍流通。

為什麼要在湟州和甘涼路弄自己的貨幣呢?洪濤不是在為造反做準備,而是為了發展當地經濟的必須手段。

湟州和甘涼路以前並不特別需要貨幣這種東西,商品交流太少,自給自足、以物易物完全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大宗糧食和軍備採購也都是在烏金行內部轉賬,使用駙馬的支票即可結算。

可一旦通往西域的這條商路打通,商人們會像嗜血的鯊魚般湧進來,既有來自開封的也有來自江南甚至東南沿海地區的。到時候只靠以物易物或者駙馬府的支票玩不轉了,必須未雨綢繆。

那為什麼不能用北宋的貨幣呢?不是不能用,而是太麻煩。北宋的貨幣制度有點『亂』,其實北宋的錢幣種類還不是太『亂』,但兌換方式太愁人了。光是一個錢陌制,能把初數學考第一名給難死。

宋朝的貨幣主要以銅錢為主,銀子並不流通,只是在國庫結算的時候會用到,另一種實物貨幣是絹。

銅錢鑄造量和唐朝相非常龐大,唐代最鼎盛的天寶年間,在全國共設立了九十九個鑄錢的爐子,每個爐子大概三十人工作,每年鑄造三千三百貫左右。全部加起來,唐代一年鑄造的銅錢在三十二萬貫下。

宋神宗時期諸路共有二十六鑄錢監,其銅錢監有十七個,每年鑄造的銅錢在五百萬貫左右,是唐代天寶年間的十五倍還多。

要說宋神宗鑄造的銅錢太多了,不能以偏概全,那從宋神宗往前捋,除了開國皇帝鑄造的銅錢不多之外,剩下的沒有一個在一百萬貫之下的。

這裡當然有唐代還沒掌握膽銅技術,銅開採量少的原因。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北宋經濟確實發達,否則也用不這麼多貨幣。

有人說了,唐代還有私鑄銅錢的呢,其實北宋照樣也沒限制住私鑄,恐怕數量更大,揹著抱著一邊沉。

洪濤為啥能知道的這麼詳細呢,因為他還兼著京兆府的坑冶鑄錢司官職,本身是鑄造銅錢的官員,這些朝廷的檔案他不光要看,還必須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