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四射,把他如何帶隊喬裝吐蕃人、如何夜襲對方營地講得和諸葛亮下凡一般,很是過癮。
“人呢?都殺啦?”洪濤對故事沒啥興趣,牲畜多了自然好,可他還想要更多。
“……不殺留著何用?大人不是說過最好的敵人就是死人嗎?”蔣二郎被問愣了,以前可沒說過抓俘虜的事兒,更不可能讓夏人加入部隊,留著何用?
“……如果下次再有機會就把人和牲畜一起帶回來,本官缺幹活的奴隸。或者只留婦人,孩子不要。你看湟州各寨堡包括馬尾城內都是軍漢,蕃族女人都少,本官總不能讓大家打一輩子光棍吧。漢人、蕃人、党項、回鶻都是人,男人殺來殺去,女人就別受這個罪了,抓回來給大家當媳婦,你說呢?”
廂役們確實光棍多,也沒多少人會在乎民族,只要是個女人他們就樂意,更別說是白給的。但洪濤的真實目的並不是替軍隊解決個人問題,他是想利用戰俘去做危險品生產這個活兒。
以目前的生產技術,有些產品只能靠人命堆出來。拿宋人去換顯然太容易被人抓把柄,傳出去也太敗名聲。
但又不能不做,用戰俘就好多了,用一批殺一批,死人是無法作證的。即便有人用此事攻擊自己也查無實證,誰能去夏國詢問人口失蹤問題?
“大人高義……末將想求大人讓我等把家眷遷到湟州,孩子都快十歲了,要是能學些手藝,是我等前世修來的福氣。”
蔣二郎自然不會猜到洪濤的真實目的,還在為手下的兵將高興呢。確實,吃當兵這碗飯,還趕上了戰爭時期,娶個媳婦不容易啊。
禁軍還好說,名聲好待遇也好,但廂役和特種部隊就慘了。前者誰聽了誰咧嘴,後者乾脆就沒身份,誰家姑娘樂意嫁?
他自己和蔣大郎在開封是有家眷的,這一出來就是一年多,以後指不定還能不能回去,要說一點不想肯定是假的。
“別到湟州來,這裡不適合生活居住。我給秦虎去封信,讓他把你們的家眷接到渭橋鎮,那裡也有州學、府學,虧不了孩子。待到戰事不太緊時,可以跟著王大人的車隊回家看看,或者把家人接過來住些日子。”
對於蔣二郎的這個要求洪濤答應的很乾脆,人之常情。其實最不保險的人就是光棍,有家庭的牽絆反倒容易控制。
“我和大郎商量過了,想讓孩子跟在大人身邊,就像王大她們……”一看洪濤沒完全聽明白自己的意思,蔣二郎不得不再把話說清楚一些。
“……那可是非常苦的,還很危險,你們哥倆捨得讓孩子也過這種刀口舔血的日子?”這次洪濤聽懂了,蔣二郎是想讓他們的孩子加入兒童團。自己從來也沒收過熟人的孩子入團,這還是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