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堅甲利器,哪兒都可以去得。同時我還可以繼續給你的族人提供支援,幫助你們在大宋以外的土地上搶到一塊滿意的地方。你可以去和任何人打聽打聽,誰能開出和我一樣的條件,我立刻就辭官回家,然後把這些車裡拉的兵器盔甲全送給你。”
洪濤是認準了五年這個期限了,坑苗魁也是五年,現在又要把溪羅撒也騙到坑裡來。其實他說三年、七年、十年都可以,只是覺得五年這個時間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還很順口。
沒錯,效忠五年然後放溪羅撒族人自由的條件就是個坑,這番話裡最關鍵的內容並不是期限,而是讓孩子上學認字、讓族人學習鍊鐵製作兵甲利器。
聽上去這個條件簡直太優厚了,洪濤簡直就是大善人,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惡毒的釜底抽薪之計。
文明相對野蠻、先進相對落後,前者的吸引力永遠比後者大。後者一旦嚐到了前者的滋味,打死也不願意再退回去。古人用了一句話就把這個道理闡述清楚了,他們是這麼說的: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歷史上也有很多這種事例,比如蒙古人佔據了中原,不到百年就完全被享樂磨光了銳氣,曾經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最終連一群舉著鋤頭木棍的農民都打不過。滿人也一樣,他們入關之前驍勇善戰,入關之後倒是比蒙古人堅持的時間長點,但也長不到哪兒去。
還有後世美國人玩的那套文化入侵,不知不覺間就會把一個民族的文化沖淡。這就是洪濤想達到的目的。
他要用更富裕的生活條件、更豐富的文化知識、更新穎工業化生產方式,把溪羅撒的族人全部同化過來,倒時候讓他們走他們也不想走。
即便還有一些人頑冥不化,但大多數人並沒有這麼強的自制力和分析能力,他們看不到那麼遠的事兒,只關注眼前。
最狠的並不是同化溪羅撒的族人,而是教授他族人的孩子上學識字。假如唃廝羅的孩子從小都學漢字、說漢話、講漢人的禮儀、再吟誦幾句唐詩宋詞啥的。不用好幾代,一代人之後唃廝羅族群就分化了,再來一兩代人,這個族群也就只剩下名字了。
甚至很多族人會以這個名字為恥,不願意再主動提起。因為這個名字代表落後,會讓他們在宋人為主的社會中受到歧視,影響他們奔向美好的前程。
這是從根本上抹殺掉一個族群的最快辦法,鋼刀在這時候遠遠沒有書本效率高且副作用大。這個理論不用再次去證明了,歷史上有無數先例,他自己在金河帝國時對東南亞各族也是這麼做的,效果大大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