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的政敵刊登文章,僅此而已。樂意不樂意都是最終條件,沒得選。
經過深思熟慮,洪濤覺得這筆交易對自己還是有利的。目前真理報本來就在扮演反方與福州日報打擂臺,加上王安石的文章也沒什麼影響,還能給福州日報提供更多標靶攻擊。
而自己也確實對王安石有需求,比如獲得更加自由一些的職位。這事兒沒有王安石的暗中協助,光靠龐皇后吹枕邊風很難如願。
那洪濤想要個什麼職位呢?兩淮修河制置使的升級版,沿江修河制置使!
制置使和節度使都是臨時差遣性質的職務,最初大部分用於軍事目的,類似於戰時的某個戰區負責人。後來逐漸演變出一些非軍事目的的職務,有點像後世的某某某專案指揮部,專案完畢職務也就隨之取消了。
比如屯田制置使、修河制置使、鹽茶制置使、店宅制置使、交子制置使、群牧制置使、封禪經度制置使等等,可謂五花八門,數不勝數。
但凡皇帝或者朝廷想起個比較大的工程或者專案,又無法由一個部門單獨執行,就會臨時性委任一位制置使來專門負責此事,通常就會稱作啥啥啥制置使。
在北宋時期,制置使還帶有榮譽性質,通常都是由皇親、重臣擔任。但從北宋末期開始,由於戰事頻繁,內官也有出任。到了南宋朝這個稱號就大幅度貶值了,甚至都不用經過朝廷指派。
洪濤的資歷和爵位足夠擔任制置使一職,所以說爵位也不是全無用處,假如還是駙馬都尉、左衛大將軍、親衛大夫啥的,就算皇帝和朝廷主動給,也得先把爵位抬一抬才可以,這就叫規制。
沿江修河制置使有啥好處嗎?屁好處都沒有,就連工資都一文不漲。只能讓洪濤的活動範圍大很多,凡是和長江水利有關的地方都能去,甚至包括了長江的主要支流。
這也正是洪濤唯一想要的,有了這個職務便利,他的活動區域就擴充套件了好幾倍,從成都府路向東,梓州路、夔州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江南東路,一直到兩浙路,幾乎囊括了三分之一多的國土面積,還都是比較富饒和工商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這麼重要的職務朝廷和皇帝會答應嗎?這話得兩說著。洪濤覺得這個職務重要,是因為他心裡有鬼。
說實話,真沒人覺得這個職務重要,狗屁權利都沒有,如果朝廷不另外明文規定讓地方州府配合,來個縣官都能不搭不理,一文錢、一個差役都別想調配。
而且這個職務還容易捱罵,一旦遇到水患什麼的,但凡是和江河有關的官員都在百姓咒罵範疇內,修河制置使顯然也不可能獨善其身。
當然了,只要不是著手修建的水利工程出問題就不用擔責任,否則洪濤也不敢攬這個活兒,分分鐘會被降罪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