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一個開封府尹,正事不幹,頭頂頭趴在御書案上討論報紙內容。洪濤沒興趣參加,出宮之後在嘎巴和一隊新軍的護衛下直奔新封丘門而去。
說實話,剛才他提議用報紙回擊的方法時,真沒想到擠垮東京日報那一層。直到王二講出來才覺得這才是最徹底的辦法,而且一點不違背常理。
這才是他不願意在紫宸殿裡多待的主要原因,孩子們現在已經快和自己齊頭並進了,所以還是躲遠點吧。萬一哪天自己露怯了,就真的無法再用智力去約束她們的行為,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在做事之前不再來請教自己。
洪濤不在意孩子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他很在意誰炒誰。只能是自己主動急流勇退,不能讓她們把自己拋棄,這個順序不能反。
四月初,大宋攝政王王詵,代大宋皇帝御駕親征,駕臨析津府!
御駕親征啊,這可是大陣仗,從大名府出發開始,五千新軍和七千工程兵就擺足了陣仗,分成東西兩路齊頭並進,驛道上旌旗招展、人歡馬叫、鼓號齊鳴,隔著十里地就能看到煙塵蔽日。
排場挺大,可前進速度慢的令人髮指。全部裝備了箱車和戰馬的新軍,沿途全是平整的驛道,又不用搭建橋樑,也不用刺探附近軍情,每日行軍里程居然不足百里。磨蹭了十多天才度過白溝河,又爬了五天終於抵達了析津府以南。
飛揚跋扈!
這是很多朝臣們對攝政王此行出兵北伐的評價。他們覺得吧,攝政王不是去抵禦外族的,而是藉機向朝廷示威。據說他那輛六輪駙馬車鑲金描銀富麗堂皇,車內還有女婢伺候,哪兒像是出征,倒像是出遊。
每到一座縣城,當地主官必須出城迎接,還得行大禮叩拜。雖說是代皇帝御駕親征,受得此禮,但也沒必要每過一處都來一遍,很過癮嗎?
新軍墮落如斯!
這是一部分武將對攝政王此次領兵北伐的評價。他們覺得吧,以前的新軍次次打勝仗,憑藉的不光是兵甲利器,還有極快的行動速度。
在武器不佔優的情況下,如果再控制不住新軍的行動速度,讓它想去哪兒就去哪兒,想在哪兒打就在哪兒打,確實很難戰勝。
可自打王詵當上了攝政王,新軍進入了開封城之後,戰鬥力好像有點直線下降。王詵不可免俗的自我膨脹,新軍自然也跟著目中無人,這一點從新軍速度上就能很好的表露無疑。
王詵更可怕了!
除了這兩種評價之外,還有極個別人沒有評價,但私底下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以前的王詵憑藉的就是蠻力,和誰都是硬碰硬,誰硬誰全贏,誰軟誰全輸,玩不得絲毫虛假。可是這次的王詵明顯變了,變得真真假假、虛虛實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