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北郊移民點小學的『操』場上,看著由泥磚砌成的校舍,屋頂上蓋的是茅草,窗戶上竟沒有一塊玻璃,常寧鼻子一酸,差點掉下眼淚來,這哪裡是學校,簡直連豬舍都不如。
周圍移民的住房,和那幾間校舍如出一轍。
沒電沒水沒路,環視周邊,一眼望去,地上除了稀稀落落的雜草,看不到一棵樹苗。
常寧心情沉重對丁伯群說道:“老丁,你派個人,去把你們區委區『政府』兩套班子成員,和下屬部門的負責人都叫過來,我要在這裡召開現場會議。”
丁伯群不敢怠慢,趕緊轉身而去。
省電視臺的記者朱小云問道:“常市長,你們的現場會可以拍攝嗎?”
常寧點著頭說道:“既然帶你們來了,就允許你們拍攝,你們想記錄什麼就記錄什麼。”
移民點裡的人慢慢的聚攏了過來,許多人的衣服很顯破爛。
常寧索『性』坐到了石頭砌成的乒乓桌上。
一群孩子站在乒乓桌前,好奇的看著常寧。
常寧衝著一個光頭小男孩問道:“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啊?”
光頭小男孩大聲叫道:“我叫王阿『毛』。”
“嗯,王阿『毛』,你今年幾歲了?”
“十一歲。”王阿『毛』一點也不膽怯。
常寧微笑著繼續問道:“王阿『毛』同學,你在學校裡讀幾年級啊?”
王阿『毛』撲閃著一對大眼睛,忽地說不出來了。
旁邊一個小女孩舉著手嚷道:“報告老師,他沒讀過書。”小女孩把常寧當成老師了。
常寧哦了一聲,心裡一陣難過,十一歲了,還沒讀過書,這是什麼社會啊。
一個老師模樣的中年人擠了進來,望著常寧問道:“同志,你們是市裡來的吧。”
“是的,我是市委市『政府』派來的,你是這裡的老師嗎?”常寧問道。
那個小女孩又搶著說道:“他是我們的高校長。”
中年人說道:“高元坤,這裡的校長兼語文教師。”
“高元坤同志,您好,我叫常寧。”微笑著,常寧主動伸出了手。
“哎呀,常市長,您,您真是常市長?”高元坤激動的握住常寧了的手。
常寧微笑著說道:“高校長,您認得我嗎?”
高元坤說道:“昨天市人大開會的時候,我正在隔壁的市政協辦事,聽到了您的就職發言。”
“是嗎,我今天過來看看,高校長,這裡平時是誰負責管理的?”
“常市長,歡迎您來到移民,我是這裡的校長,也是這裡的黨支部書記,和市民政局任命的管委會主任。”
常寧咦了一聲,微笑著問道:“可是高校長,我在市民政局送上來的正式編制花冊上,好象沒有看到您的名字?”
苦澀的一笑,高元坤說道:“常市長,我,我還不是國家正式職工,我也是移民之一,因為我初中畢業,是這裡文化程度最高的人,所以大家讓我當了老師,後來又當了校長,黨支部書記也是黨員們推選的,市民政局沒有承認,管委會主任是市民政局任命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市民政局每月給移民發放一次救濟糧和補助款。”
常寧關切地問道:“那你個人的收入呢?”
高元坤紅起了臉,猶豫了一下後說道:“我當民辦教師,區教育局每月補貼三十元,幫市民政局做事,每月有補貼十元,一年下來,有,有個五百來元吧。”
常寧聽罷,不禁肅然起敬,只覺心裡一陣發悶,一時說不出話來。
“常市長,對不起,我們這裡沒什麼可以招待您,連飲用水,都是從幾公里外運來的。”高元坤一臉的歉疚。
“不不,高校長你說錯了,是『政府』對不起你們啊。”常寧又一次握住高元坤的手,頓了頓後說道,“高校長,你給我說說移民點的基本情況吧。”
“常市長,移民點的面積一共有十三平方公里,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沙石地,人均耕地不到零點一畝,基本上每家都種點瓜菜之類的作物,『政府』現在的補助標準是,每人每年六十元錢、一百斤大米、一百斤麵粉、五十斤小米、三斤棉花、五尺棉布,此外,節假日的時候,市裡會送一些慰問品過來。”
常寧又問道:“這裡有多少人口,多少壯勞力,平時都幹些什麼?”
“整個移民點有兩千三百一十三戶,暫時分為八個村六十七個村民小組,實際人口是一萬二千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