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太陽又出來了,羞答答的,臉上泛著紅暈,笑看著大地的一切。
鐵打的體制流水的官,陽光下的市委大院,又一次迎來了幾張新的面孔。
市委常委會四進四走,走的四個,市委書記余文良,順利的上調省『政府』,擔任分管全省農業工作的付省長,在市委付書記位置上剛坐熱的小白臉鄭志偉,因為老丈人的處境的改善,在錦江市“過渡”了一下以後,調到了省委黨校擔任付校長,憑他的嘴皮子和筆桿子,這個新崗位倒是挺適合他的。
常務付市長陳國華也成了匆匆過客,他的離開,是省委書記李瑋青送給常寧的重禮,意味著省長陳國華在錦江的勢力被摧毀殆盡,他本來就時『政府』工作的門外漢,調到省政協辦公廳去,用不著承擔更大的責任。
市紀委書記邵經國的結局更慘,省紀委調查小組落實了他關於生活作風方面的問題,被調到了一家位於南江的省屬企業,至於和他一起被抓了現形的市府辦接待科科長白星,當然也沒有被一棍子打死,她被調離了市『政府』辦公室,去了一家市屬小型企業擔任付廠長。
勝者為王敗者寇,失意者的落魄,是成功者上位的進行曲。
新的市委常委會組成名單:
市委書記郝寶梅,五十八歲,原九嶺地區地委書記;
付書記兼市長常寧,留任;
付書記肖蘭,由組織部長轉任;
紀委書記陳茂雲,由萬錦縣委書記升任;
常務付市長許善文,由付市長升任;
組織部長王彬,由付市長轉任;
政法委書記尚太慶,留任;
宣傳部長嚴肅,留任;
錦南區區委書記李效侖,新任;
警備區司令劉中飛,留任;
市委辦公室主任沈振廷,留任。
錦江市人民『政府』組成名單:
市長常寧,留任;
常務付市長許善文,升任;
付市長王翔,留任;
付市長徐清揚,留任;
付市長李輝章,新任,三十五歲,原省委辦公廳綜合處處長;
付市長孫新民,新任,四十四歲,原市經貿委主任;
市長助理谷芳芳,市『政府』辦公室主任,兼任;
市長助理吳貴龍,市公安局長,兼任。
常寧獲得了全面的勝利。
有公開的勝利,也有沒有公開的勝利。
省委組織部長桑梅瑩臨離開錦江市的時候,單獨將一份中組部的檔案交給了常寧,上面是一個通知,常寧被正式列為省部級後備幹部名單的行列。
歡迎新領導的宴會結束後,常寧藉故留在市委招待所的包間裡。
留下來陪著常寧的,是常委會里的兩名新成員,常務付市長許善文和組織部長王彬。
許善文說道:“美中不足,小常你要是能出任市委書記,那才算完滿的勝利啊。”
“哪有完滿的勝利喲。”王彬嘆道。
常寧從包裡拿出那份桑梅瑩交給他的檔案,遞給許善文說道:“退一步海闊天空,我們的目光,要看得更遠嘛。”
“哦,省部級後備幹部名單?新名詞嘛,這是什麼意思?”許善文看了看檔案,抬頭問道。
“呵呵,總之是好事,可我也搞不清楚,你還是問問咱們的王秀才吧。”
王彬說道:“在黨的組織系統工作中,後備幹部隊伍的建設,是八十年初期中央明確提出來的政治任務,在一九八二年底召開的黨的十二大上,實現領導幹部的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和專業化,被寫入了新修改的黨章,從此,就成了各級組織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按照相關規劃,每五年左右,進行一次後備幹部的集中補充調整,其中尤其是省部級後備幹部的補充調整,一般都會利用換屆後各地黨政領導班子相對穩定的時期來進行,凡被列入後備幹部名單的幹部,會受到組織部門的重點關注和重點培養。”
許善文笑著說道:“這麼說,小常你接下來的道路,已經被人為的設計好了。”
常寧苦笑道:“重點關注和重點培養,意味著更多的眼睛盯著你,你以為被人盯著的日子會好過嗎?”
王彬繼續說道:“在最初的制度設計中,省部級後備幹部群體被確定的人數,要達到一千人左右的規模,我記得一九八三年中組部下發《關於建立省部級後備幹部制度的意見》一文要求,當年七月之前,要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