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這個致命的缺點,直到十九世紀滑膛槍還統治著世界戰場。
但朱琳渼的腦子裡卻裝有終結滑膛槍的發明——米尼彈——的製作方法。
說起來其實很無奈,人類在發明線膛槍之後的三百年裡,拼命琢磨怎麼讓鉛珠能嵌入槍管的膛線中,始終無法跳出這個思維定式。
而米尼彈卻是一次大膽的顛覆,它不再用鉛珠做子彈,而是使用削尖的圓柱狀子彈。在子彈的底部挖出一個圓錐形的空洞,並在空洞裡裝一個小木塊。
在開槍時,火藥燃燒產生的高壓氣體將小木塊頂進空洞深處,木塊擠得子彈尾部膨脹,從而卡入膛線中。
有了這樣的設計,子彈就不必做得比槍管更粗就能產生旋轉,裝彈困難的問題迎刃而解,甚至製作精良的米尼彈比普通鉛珠更容易裝填。
就是這一發明,使全世界的滑膛槍很快成為歷史。
裝備了線膛槍加米尼彈的獵兵,就是這個時代的狙擊手!
在眼下這個滑膛槍主宰的時代,還沒有任何一支軍隊有提防狙擊手的概念。所有軍官都是騎著高頭大馬,穿著和普通士兵截然不同的衣服,一眼就能認出來。
因為鳥銃這類滑膛槍的子彈不能直線飛行,就算你再怎麼瞄準也打不中人家。
但換做線膛槍獵兵,這些軍官就是非常醒目的靶子!
另外獵兵的目標還包括敵人的旗手、鼓手、傳令兵、督戰隊甚至吶喊鼓舞士氣的敵人,從而對整個戰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就例如旗手,在這個通訊手段極為貧乏的時代,士兵們都是跟著旗走,沒有旗幟隊伍要不了多久就會亂掉。
一旦旗手死亡,會立刻有後補旗手將軍旗扛起來,但如果旗手接連被獵兵狙擊掉,誰還敢再去扛旗?如果獵兵效率高,能迅速解決建虜各隊的旗手,後面不用打他們自己就潰散了。
不過使用米尼彈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槍管標準化。眼下全世界的火槍都是純手工打造,想要所有槍的口徑完全相同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滑膛槍的鉛彈和槍管之間有點空隙影響不大。
但使用米尼彈的線膛槍則必須嚴格控制槍管口徑標準,否則子彈尾部膨脹之後很可能無法卡入膛線之中。柱狀子彈若沒有旋轉起來,就容易發生橫向翻滾,那樣的話簡直連鉛珠還不如。
好在蘇記鐵場一直在製造燧發銃,現在至少積攢了四千支左右,要從這些槍裡挑選出二三百支口徑差不多的應該不成問題。
若非無法標準化生產,朱琳渼肯定想全軍更換線膛槍。而眼下只能先裝備幾個連的獵兵了。
魯寧等制銃工匠早就聽說陳王殿下來鐵場了,正望眼欲穿,便見他帶著宋應星來了。
朱琳渼直奔主題,先對魯寧等人講了線膛槍的概念。
工匠們都是一副“毫無意外”“早就料到”的表情,在他們心裡,陳王哪次不搞出點兒匪夷所思的新東西才是不正常的。倒是宋應星又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持筆拼命記錄。
朱琳渼從旁邊的木架上拿過一根剛制好的銃管,又撿了根樹枝,對眾工匠比劃道:“這樹枝好比是根比銃口略細的鋼棍,”他指著樹枝頂端,“在這裡開道傾斜的槽,裝入硬鋼製的刀頭,用螺絲卡緊。”
隨後他將樹枝伸進銃管中,“用鋼棍頂住銃管,前後推拉鋼棍,在銃管上刻下很短的一道槽。然後略為轉動銃管,繼續推拉鋼棍刻槽,再轉動銃管。持續這個過程,直到每次刻的短槽累積成一根很長的螺旋槽。
“每根銃管需要四條這樣的槽。”
隨後他又講了膛線的纏距、纏度等概念,當然,這些工匠這需要了解就行,具體計算還得他自己來。
隨後他分出一部分工匠去挑揀口徑相近的銃管,自己帶著魯寧等人制作拉膛線的裝置。
又是一整天的工夫,在眾工匠的配合之下,一臺簡易的“拉線機”便宣告完工。
魯寧取來一根銃管,用拉線機上的兩根帶槽的硬木夾住,再用數道鐵箍箍緊硬木,而後將一根由多個鐵架支撐的鋼棍探入銃管內。
他反覆刻劃了三十多次,才在銃管上留下一道三毫米左右的凹槽。同時另一名工匠轉動硬木夾,轉動的角度是朱琳渼早就算好的,在木夾的尾部有個刻度盤,每次轉一格便可。
魯寧那邊則繼續刻下一個凹槽。
經過近半個時辰的嘗試,銃管裡終於刻出了一道拇指長的螺旋線,看這速度,製作一根帶四條膛線的銃管,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