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承羽略一思索,既然決定要自己鍊鋼,那麼就沒必要在鋼刀上花費太多。
於是他宣佈佩刀品質要求卅鍊鋼就行,讓兩家重新投標。
甄家管事面露微笑,顯得胸有成竹。龍南的鐵器製造業無論規模還是成本,他甄家都穩坐頭一把交椅。即使在整個贛州,甄家的鐵器坊也是數一數二的。
果然,再次開標的結果,龍南何記報價440兩,而甄家給出價格只要410兩。
所有招標專案結束,各商戶自是忙著回去備貨。招標這種新奇的交易方式讓他們甚為讚賞,成交速度快,免去了繁瑣的人情世故,價格雖然略低了點,但平時談一樁買賣的時間,換做招標的話能搞定十樁不止。
其實蘇承羽此次獨自招標購買軍需品也是無奈之舉,他當然知道小規模採購會導致價格提高。
但他這些軍裝、軍靴之類的外形特殊,無法隨大明普通軍用物資一同採買。其次大明兵部、工部貪汙腐敗的惡名遠播,走官方採購渠道的話這質量他實在不放心。
蘇承有他自己的打算,等以後隊伍規模擴大,自己有了足夠的影響力,招標成本會進一步降低。他甚至計劃將來把招標機制推廣到官方,估計大明的戰爭成本能減少三四成,軍需品的質量也能更有保證。
他在軍營裡例行巡視一圈之後,便將旁的事情暫放一邊,開始全心投入他的鍊鋼大業。其實軍營建設方面,隨著陳雄飛等人對他的規劃逐漸熟悉,基本已能接手了施工指揮工作了。
蘇承羽先做了個建設鍊鋼廠的初步方案。計劃規模控制在每爐兩噸左右,等工藝成熟之後再建更大規模的。
至於具體使用什麼鍊鋼技術,他起初最中意的是平爐法鍊鋼。坩堝鍊鋼產量太低,而且不容易練低碳鋼。轉爐對裝置加工能力要求太高,此外對鼓風的要求也很難達到,還有就是轉爐對鐵料要求嚴苛。
綜合起來平爐法在各方面都更合適一些。雖然儲熱、導熱系統建設起來有些麻煩,但都是依靠投入人力就能解決的。此外平爐不挑食,生鐵、廢鋼都能作為原料。
於是蘇承羽便著手在紙上列出平爐鍊鋼的主要組成部分:庫房、高爐、熔鍊室、熔池、熔爐、鼓風系統、沉渣室、蓄熱室等等,甚至為了保證作為燃料的煤氣供應,他還打算單獨搞一個煤氣發生爐。
他拿起剛寫好的設施清單,立刻便皺起了眉頭——即便不算人工支出,僅是搞定這些裝置的修建就肯定花費不菲。
他忙將手頭的資金核算了一遍,帶來龍南的銀子共七千兩,在清流縣混亂中還遺失了一部分,加上近幾日建設軍營的花費,如今只剩下不到六千兩了。
贛州那八千兩“勞軍款”已經啟程,應該會在近日運抵龍南。也就是說,他現在手裡有一萬四千兩可以支配。
但是扣除購買軍裝、皮靴等物的首批貨款近三千兩,以及預留部隊伙食費用和軍餉之後,能用來建設鍊鋼廠的銀子至多也就八千兩。
這點錢想要搞一座平爐鍊鋼廠是肯定不夠的,蘇承羽粗算也得四五萬兩投入才行。他下意識地就想去貸一筆款……
“銀行真的是個好東西,可惜沒有啊。”他長嘆一聲,只能重新面對現實,想要低投入,快速產出,選擇就只有一個——坩堝鍊鋼。
他重新拿過一張紙,列出坩堝鍊鋼的裝置:庫房、坩堝、地爐、鼓風機,完畢。總支出大概也就三四千兩。
改為坩堝鍊鋼,蘇承羽也不得不將目標產量降低到每爐一噸以內了。
定下了方案之後,具體的問題也就跟著來了,坩堝、地爐的尺寸,鼓風裝置的風量,煉爐需要多少人,鑄造鍛造工序需要多少人,甚至生產什麼產品都得預先規劃好。
他只覺得一陣頭大,看看手裡的這些問題,似乎尋找工匠的事能交給別人解決。
於是他叫來喬千和洪思,讓他們帶人在龍南各處尋找鐵場、鍊鐵作坊之類。也不說挖人了,就直接把鋪子整個盤下來,如果有規模較大的再回來通知蘇承羽,由他出面親自去談。
待兩人離開,蘇承羽又想起另一些必需品——耐火材料。他只得再派人去採購耐火磚、高嶺土、石墨等材料,並且特別囑咐,如果龍南買不到就去贛州,總之必須儘快購齊。
待吩咐完這些事項,蘇承羽總算能靜下心來提筆計算鍋、爐的引數了。
按照每爐接近一噸的出鋼量,坩堝的尺寸定為直徑半米,高七十公分的柱狀,底部是半球形,此外還有個帶觀察孔的蓋子。地爐用耐火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