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楯車之後,建虜排出的是他們慣用的一種混合方陣,既是康熙時候被稱為“九進十連環”的戰陣。當然,這個名字此時還未出現,眼下清軍大多稱之為連進輪射戰法。
這種混合方陣以二百至三百人組成一個方陣,大致分為三層。
最前面是漢軍火器營鳥銃手,共四五十人左右,站成三至五排。有千斤以上重炮一門及諸如虎蹲炮的小炮數門,分置於銃手之間。滿八旗銃手二三十人,居於漢軍銃手兩側。
中間層主要是黑營刀盾手和長槍手,共七十到八十人。他們兩側是六十名左右的紅甲巴牙喇,也同樣持刀盾或長槍。
最後一排則全是紅甲巴牙喇,人數四十上下,使用刀、矛,一定程度上起到督戰隊的作用。在他們兩側則是而三十人的黑營後備軍,隨時補充方陣中被敵軍擊斃的人手。
這巴牙喇乃是滿語“護軍”的意思,白巴牙喇和紅巴牙喇既是八旗兵中挑選出的精銳,戰力極強。
尤其是前者,每牛錄之中只抽選十人任白甲巴牙喇,屬於旗兵精銳之中的精銳。不但人人勇武健碩,而且裝備極為優良。每人配備兩匹戰馬,雙層甲、硬弓、精鋼刀,甚至在有需要時會配給三層甲。
即使紅甲巴牙喇,也屬清軍中的精銳,通常每牛錄抽選四十名,每人都配有棉甲,同樣也有硬弓和鋼刀。
而黑營則屬於普通旗兵,裝備比較前兩者要差不少。百名黑營只配十五件棉甲,裝備的刀、弓也沒有巴牙喇的精良。
從此可以看出,清軍的方陣中除了銃手,幾乎人人帶弓,加上大量的火炮,其中遠端投射火力非常強,和裝備輕型鳥銃的明軍對射從來沒有吃過虧。
此外他們精兵均置於後排和兩側,可有效防止方陣潰散,還能阻止陣中士卒逃跑。
建虜這連進輪射陣自皇太極時代成型,是八旗兵在明軍陣法基礎上自創的一種方陣戰術,在明末時分屬於東方大陸上最先進的方陣之一了。
所以千萬別被八旗弓馬得天下這種話矇蔽了。當時的清軍大量使用火槍和大炮,配合先進的方陣,在武器裝備和戰術打法上都極為先進。絕大多數的戰鬥中,他們是靠大炮、火銃和反曲弓擊潰明軍的,至於騎兵,多是在追擊潰軍和騷擾方面發揮作用。
不過若是比方陣的先進性,建虜自然要被龍衛軍的步兵線列陣型甩開十條街去,畢竟二者相差了上百年。便是比起破虜營的莫里斯方陣,清軍也要遜色幾籌。
但在圖賴的心中,他將要面對的不過是一群稍強些的明軍,定會如以往那般,在他的大軍幾番衝擊之後便作鳥獸散。
朱琳渼在望遠鏡中看到數十輛堆滿沙袋的木頭車被建虜推至佇列前方,便知這就是建虜著名的楯車,他立刻示意傳令兵,“讓炮兵營執行乙字預案。”
“是!”
要說圖賴所率八旗步卒自幼訓練打仗,戰陣方面還是非常熟悉的,僅用了十來分鐘便整好了陣型。
圖賴隨即一聲令下,六十門各式大炮被推到了楯車的間隙處,一群漢軍炮手開始裝填火藥。
按照建虜連進輪射戰法,在與敵軍對戰時,當先以大炮進行數輪齊射,而後前進六到十二丈,再進行炮擊。
等前進到進入鳥銃射程之後,銃手也隨之一起進行排射。直到抵近敵軍開始肉搏。
然而就在此時,卻先聞明軍陣地右側傳出密集的火炮轟鳴,頓時,二十發鐵球從建虜軍陣左前方猛地砸了進來,先是掀翻了幾輛楯車,而後瞬間將前排的數十名虜兵拍成碎肉。
其中較大的四顆八斤半重的炮彈在擊碎了前排清兵之後重重地落在地上,又兩次反彈起來砸斷了十多名士卒的腿,這才終於停了下來。
圖賴卻並未驚慌,剛才他聽了明軍大炮的聲響,至多也就三十多門,且其中應無超過兩千斤的重炮。
而他軍中卻有二十多門三千斤重炮,另有超過千斤的大炮四十門,比大炮火力,明軍根本不是對手。
不用他吩咐,佟養甲立刻命令炮手嚮明軍還擊,但他這邊的大炮剛杵實了火藥,明軍那邊炮聲便再次響起。
佟養甲是用炮的行家,不禁皺起了眉頭,明軍大炮這射速快得簡直詭異。
當建虜陣前大炮填入了鐵球,斜對面的龍衛軍炮兵也將定裝火藥袋塞入炮膛,幾名炮手配合嫻熟,撞彈杆抽出,炮彈和引火管同時裝好。管隊隨即報出射擊諸元,裝填手用銃規量了炮口仰角,點火手依照角度轉了兩下炮尾的螺桿。
僅五六秒工夫,大炮的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