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中富商們慌忙都起身躬身施禮,“小人拜見應將軍。”
“哈哈,免禮免禮。”應天祥笑著虛扶,與眾人一一招呼,“啊,趙掌櫃,孫掌櫃,李孝廉,有日子沒見了……都坐,坐下說話。”
待所有人再次落座,應天祥又道:“平日極難將你門諸位都聚到一起來,今兒藉著喬老弟的喜宴,卻是有件好事兒要說予你們。”
他這話不禁令眾富商心中一緊,難道是朝廷要派捐?漢興朝以往沒這慣例啊……
韶州的趙掌櫃卻豪爽拱手道:“應大人,我知道朝廷要對漠北用兵。打韃子的事兒絕不能含糊,您就說要多少吧!”
其他人聞言立刻點頭附和,“對,大人還請直言。”
“為朝廷出力,我張家也絕不小氣!”
朱琳渼率軍大敗建虜、韃靼,建立遼東布政使司等一系列功績使得全國上下士氣高昂,萬眾一心的局面,由此可見一斑。
“大家誤會了。”應天祥忙笑而擺手,“非但不要你們拿銀子出來,反倒是有樁好買賣送給大家。”
眾商賈面面相覷,有人小心詢問:“不知應大人所說何事?”
“啊,是這樣。”應天祥道,“先前朝廷為抗虜,發了大批的寶鈔充作貨款或是官員俸祿。朝廷思及因寶鈔發得太多太濫,致使形如廢紙,分文不值,當初收了寶鈔之人勢必鉅虧。如今戶部已充盈了些,朝廷便打算用現銀收回這些寶鈔。”
他看了眼眾人的反應,繼續道:“啊,當然,足額兌回是有些困難,朝廷打算用一兩現銀購回票面四十兩寶鈔,以略為彌補民間損失。”
屋裡所有富商們聞言都低頭沉思起來。片刻,趙掌櫃最先反應過來,眼中閃著興奮的光芒,問道:“應大人,可是不論多少寶鈔,朝廷都會按這個價全部收回?”
“對,無論多少,戶部見鈔放銀。”
趙掌櫃立刻道:“多謝應大人,趙某便先定下五百萬兩寶鈔的量,若後面還有,便繼續送來!”
其他人此時也回過味來,這買賣有賺頭啊!
寶鈔是什麼?簡直就是廢紙,莫說四十兩換一兩現銀,就算百兩寶鈔換一兩銀,那也是爭著搶著來換。自己完全可以低價收進來,而後按四十兩賣給戶部,倒手隨便就能大賺一筆!
還有人有些不太放心,試探道:“應大人,不會我們把寶鈔拿來,朝廷卻各種推諉吧?”
“你們放心,”應天祥拿出一份用了璽的朝廷文書,“今年之內,現到現換。”
眾人看了那公文,頓時復現喜色,紛紛表示隨後便送寶鈔來。
應天祥又正色道:“對了,此事因特殊緣由,卻不能聲張出去。諸位便是家中至親也不得透漏,否則朝廷立刻停止兌付。你們要從旁處收寶鈔,也只能自尋緣由,絕不可提及朝廷。”
商賈們忙點頭應道:“是,是,小人謹記。”
“絕不敢洩露半分。”
“請應大人放心。”
進入六月,大明各地都在熱議兩件事。
一是朝廷開設了一種叫做“銀行”的新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拿銀子存在裡面,非但不像其他銀號那般收保管費,還會按月付給利錢!
這簡直相當於銀子能生銀子了!
起初民間還不太相信,都保持觀望態度。只有個別家中闊綽不在於那點兒銀子的人,拿出一兩五錢的存了進去,換到一張“存單”。
待一個月後,這些吃螃蟹的人持存單去取銀子,果然順利拿回了本銀和利錢。雖然只有五毫的利,但白得的誰還嫌少?
於是人們膽子大了起來,開始三五兩的存,有些膽子大的小戶人家也試著存了個十幾幾十文的。
另一件奇事兒便是全國各地都有人收取寶鈔!
一開始是一兩銀子收二百兩寶鈔,後來竟一路高漲,最後穩定在一兩銀換六十兩寶鈔。
雖然不知道這些人為何收這些廢紙,但能把廢紙換成銀子卻沒人會拒絕。
前後僅兩個多月,三千七百多萬兩的寶鈔就被先後送到了應天祥指定的地方,那十八家巨賈也順利地將九十多萬兩現銀帶了回去。
當年秋分時節。
大明各地一共十八所銀行皆是顧客盈門,由於各銀行從未有過絲毫拖欠兌付的情況——按規矩,十兩之內當日可取。五十兩之內三日可取。千兩之內十日可取。
加上有戶部做為擔保,銀行在百姓心中已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譽,甚至有人從數百里外趕來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