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聽了,心道:這個黃子澄為何處處與老夫作對呢?心下忿忿不平。搶白道:“臣聞擒賊先擒王,方能事半功倍。”
黃子澄接著道:“然則賊王最強,一時不能擒,該當如何?”
“這?”齊泰也知道,倘若開戰還真不知道能不能把燕王擒了,便不再辯駁。
朱允炆這時道:“就依黃愛卿所言,先剪除其羽翼,他若不反則已,倘若再反,也好征伐。只是周王與燕王乃同母兄弟,怎肯輕易就範,若激起燕王,豈不得不償失?”
“這就很容易了,只要我們如此這般,還怕他不束手就擒?”黃子澄洋洋自得的把計謀講了出來。
朱允炆當即拍掌道:“妙計妙計,就依此辦理。”
當下招來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授以秘計,即刻出發。
李景隆依計點起五千兵馬,一路上號稱奉皇帝命令前去遼東防邊,大嚷高活要各路官員前來迎迓。
不日來到周王所在的汴梁,汴梁都督以下官員都出城迎接,大軍安營紮寨後,歡宴賓朋。席間,李景隆起身如廁,從後門出來,點出一千精兵,馳入城內,直接殺入周王府邸,這才拿出聖旨,宣佈皇上要把他們抓到應天去。朱橚沒有料到皇上會來這一手,只好束手就擒,於是一家人被押解回南京。
第一仗出奇的順利,使朱允炆更加自信了。於是緊接著開始奪削諸王之權力,之後,湘王朱柏被逼自焚;齊王朱榑被押送回京囚禁;代王朱桂被廢為庶人,羈押在山西大同,岷王朱便被削職為民,流放到漳州。一時間風起雲湧,天下諸王無不膽寒。
在削奪諸王權力之時,朱允炆沒有忘記朱棣,只是這個時候的朱棣突然病了,而且病地很重,沒有人知道他是為什麼病的,也不知道究竟是得的什麼病?但是他就是病了。
他不再管理軍隊,也不再過問國事,甚至不再寵幸王妃。各路探報把這訊息紛紛傳向朝廷。朱允炆也很懷疑,但是他沒有猶豫而是順水推舟,將自己的人逐漸的安插進了北京,你不是不能做事嗎?由我來做,你總不能出頭抵抗吧?
於是,工部侍郎張昺調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謝貴、張信,調任北平都司,都督宋忠,調到開平屯戍,把燕王的親兵衛隊也調往開平,以分解燕王的兵力。都督耿獻駐紮到了山海關,都督徐凱到臨清駐防。這樣一個包圍圈就逐漸的形成了,朱允炆這才放了心,看你燕王怎麼跳出我這皇帝的手心去!
又到了五月,是朱元璋去世一週年的日子了,朱允炆詔令諸王前來弔唁,這次他下定了決心,決不再犯上次錯誤,只要朱棣來了,絕對不讓他再回燕京。但是他的如意算盤又打錯了,朱棣一直稱病,根本就沒有來南京,而是派了三個兒子。
齊泰準備把他的三個兒子都質押在京,結果剛押了幾日,燕王就派人前來,只說病危就要死了,只想死前兒子們能夠守在身邊,請皇帝能夠讓三個兒子速歸。這個時候黃子澄又出來出餿主意了,他認為如果抓了燕王三個兒子,勢必造成激變,而此時中央政府這邊還沒有準備好,所以應該等軍隊調配完整後,再開戰不遲。
於是朱允炆再次聽了他的話,放走了朱棣的三個兒子。
謝貴,張昺等人在燕京頻頻與燕王的人制造摩擦,挑戰著燕王的最後極限。直到有一天,竟捉走了燕王的兩個得力將校,一個叫做於瓊,另一個叫做周鐸,並解往應天,殺於菜市口。
燕王外鬆內緊,也在秘密配置自己的心腹,把軍隊的指揮權,暗中加強。在沒有準備好之前,也為了爭取輿論的支援。朱棣變本加厲地裝瘋賣傻,大夏天穿著棉襖烤火,找個垃圾溝一躺就是半天,有時甚至跑到大街上看見人家賣瘦肉的搶一塊瘦肉就跑……總之,所有人都知道燕王瘋了,瘋的還不輕。而且坊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燕王被皇帝逼瘋了。
就在朱允炆鬆了一口氣的時候,燕王的長史叫做葛誠,他叛變了。他告訴了謝貴和張昺,燕王是裝瘋。之後,朱允炆又抓住了朱棣的一個百戶,叫做鄧庸,這人很沒骨頭,被皇帝灌了幾句迷魂湯,就是封個官許個願之類的,便把他收買了,他把朱棣密謀求變、暗中練兵的事,全都招了出來。這一下,朱允炆再沒有耐心了。
一個緊鑼密鼓捉拿燕王的計劃展開了,這是一個萬無一失的計劃,燕王是沒有逃脫的可能!
第三幕 燕王起事
北平都司府,都指揮張信輾轉反側,昨天皇帝下了命令,命他捉拿燕王。說實話,在京官中,他和燕王的關係最好,甚至可以說親如兄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