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短期內不會對樓氏造成威脅。
乃至於長久的以後,除非是晉國極度衰弱,要不然齊國一樣不會成為晉國的威脅。
那是齊國所處的地形所決定,有著太多的防禦漏洞,哪怕是花費大代價修建長城和關隘,一樣無法將國防漏洞完全堵住。
“我記得齊國在歷史上有修建長城,到底是姜姓呂氏修的,還是媯姓田氏修的呢?”樓令倒是記不得了。
事實上,齊國的長城是媯姓田氏所修建,東起“琅琊”的海邊,西達“平陰”的濟水之邊,中間含括了一部分五嶽,全長六百一十九公里,跨越一千五百一十八座山峰。
那麼,齊長城有起到什麼作用嗎?應該算是有,迫使秦軍滅齊時期從北部進軍。這是因為齊國修的長城在國境西南,認為北部有大河以及濟水作為天然屏障,沒有在北部或正西方向修築長城。
以當前……,也就是周靈王七年(前566)年的天下格局來看,齊國不具備對晉國的任何威脅,僅是範氏就能夠單獨痛毆齊國。
如果齊國吞併萊國,短時間內一樣無法對晉國形成威脅,倒是對範氏有了一定的威脅了。
“目下沒有任何國家可以對晉國造成威脅,他們反倒要怕晉國主動出擊。或許可以在列國陷入虛脫的時候,嘗試滅掉鄭國?”樓令開始思考起了這個可能性。
鄭國只剩下都城圈以及東部區域,甚至是衛國和宋國佔領了鄭國東部的區域性區域。
以事實而論,鄭國陷入了極度的衰弱時期,不止是大部分丟失了大部分疆域和人口,國內也是人心惶惶的情況。
有道是趁他病要他命,晉國真沒有比在當前消滅鄭國的更好機會了。
只不過,晉國也有晉國的難處,連年征戰之下各個家族資源儲備不足,人心方面也比較思定。
“更重要的事情是,現在消滅鄭國對我家,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樓令覺得自己可以推動近期內對鄭國展開滅國之戰,只是對國家有利,不代表就是對樓氏有利。
樓令將消滅鄭國對樓氏的利弊當成作業交給樓小白研究。
結果,樓小白根本沒有思考多久,說道:“恐怕是弊大於利。”
“原因?”樓令問道。
樓小白很直接地說道:“我家的重心在北部和西部。”
是的,鄭國無法給晉國造成什麼麻煩了。
問題是,只要鄭國一天存在,起碼他們可以搞出一些么蛾子,吸引來自晉國的注意力。
晉國以南部為重心的卿位家族是哪幾個?數一數會驚訝的發現郤氏、範氏、荀氏的利益大多在南部。
範氏雖然在攻略鮮虞,但是那邊的地形以山區和溼地、沼澤為主,他們只是想剪除來自狄人、戎人、夷人以及各種雜胡的威脅,沒有太大的領土野心。
佔領了土地總是要能夠利用,對吧?
山區和溼地、沼澤哪怕有利用價值,可是對於想要展開農耕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
範氏的封地主要集中在晉國中東部和東北部、東南部,西部只有不多的幾塊。
等範氏解決了東北部的威脅,他們一定會全力發展“沫”這個區域,力量必然是進行南移。
郤氏的封地其實分得比較零散,硬要說哪裡的封地最多,當屬晉國的中南部和西南部。尤其是“溫”地對郤氏的重要性,恐怕不用過多強調吧?
因為“溫”地糧食產出十分量大,沒有以“溫”地為重心更合適的擴張方案了。
郤氏目前在鄭國北部還增加了大片的封地,註定會繼續向南進行擴張。
荀氏的封地分得更散,不太好判斷他們一旦進行擴張,會選擇以哪一邊作為擴張方向。
荀氏在河西有“輔氏”這一塊封地,他們的“荀”地和“智”地在河東區域。這樣看的話,論起來荀氏也很適合向西或向北進行擴張。
只不過,樓氏已經搶先動手,西部或北部留給荀氏擴張的位置幾乎沒有。
考慮到旬氏在晉國東南部也有封地,他們無法鬥倒樓氏為前提,向南擴張成為目前的唯一選項了。
郤氏和範氏、荀氏都想向南擴張,不用樓氏進行推動,三個家族出於利益需要,一定會想要滅掉鄭國。
這裡也就產生了很多的難題,他們可不止推動滅掉鄭國的戰爭那麼簡單,怎麼來對利益進行分配才是重中之重。
“無論誰力主發動滅掉鄭國的戰爭,極大可能性會遭到範氏和荀氏的阻攔。”樓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