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在古典時代,諸夏這邊的中樞也是力求掌控一切。
周王室不行之後,他們不是還想利用齊國或晉國來作為代言人嗎?奈何就是周王室又一次次玩脫了,並非是徹底不努力。
講幾件真實的事情,到進入戰國時代之後,周王室還是努力了幾次,只是每一次都被當槍了而已。
各個國家的中樞也是一直在進行集權的嘗試,方法便是將強力的貴族吸納進入中樞,一眾強大的貴族來保證國家的完整。
所以了,春秋時期並不是沒有發生過某地貴族叛亂,只是叛亂的貴族很快就會被撲滅。
樓令所判斷疫情會對時局造成的影響,便是各國將失去對各地方的掌控。
預判到那樣的事情並不用多聰明,屬於是一種大機率會發生的事情,歷史上也出現了很多次。
很多貴族將在疫情期間或疫情結束後,沒有得到來自中樞的輔助,一定不再像以前那般尊重中樞,嚴重就斷絕與中樞的溝通,輕一些就是找各種藉口不交稅。
“得虧現在大貴族一般是公族封君,各國也沒有髒手段盡出,否則地方武裝割據就要在疫情結束後成為常見的事情了。”
樓令倒是不認為晉國會出現那樣的事情,一來是疫情沒有在晉國蔓延開來,再則就是晉國目前處在上升期。
家族與家族之間有矛盾,也有利益衝突的地方,可是作為一個整體卻是利大於弊,誰腦子有病想玩叛亂割據啊?
晉國的格局被樓令所改變,要不然晉國還真出現過那樣的事情,發動武裝割據的人叫欒盈。他擔任下軍佐期間被自己那跟人通姦的母親陷害謀反,舅舅士鞅跳出來做偽證,逼得欒氏盤踞“曲沃”自保,最後還是被剿滅了。
也就樓令不知道範氏的女人是那副鬼樣子,要不然一開始範氏試探能不能聯姻,一定會毫不遲疑進行拒絕,不是一番遲疑之後才選了齊國的公室女。
有一點,有了趙莊姬當例子,大家族的宗子或世子不能娶晉國的公室女,倒是已經成為一個共識。
為什麼?因為害怕晉國公室再玩晉景公幹過的操作。
所以說,避坑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共識,要等很久沒有再發生,或是某人不讀史,才會掉進有人跳過的坑裡。
朱棣為什麼用方臘造反的年號,有沒有可能是朱棣壓根就不知道“永樂”這個年號被方臘用過,木已成舟之後再知道也只能假裝不知道?
“我跟你說話,你發什麼呆?”郤至看上去很鬱悶。
樓令能不發呆嗎?
剛才,郤至說了很多抱怨公族的話,幾近於將某些公族封君比得不如蛆蟲。
話講得那麼難聽,樓令是要跟著附和,隨後與郤至一塊教訓那些公族封君咯?
“我在想,要不要建議君上免除收稅。”樓令真的思考過這件事情:“要是君上同意,免除幾年最為合適。”
郤至果然被轉移注意力,說道:“連年征戰,沒有取得太實際的收穫,確實應該建議君上免稅。”
關於免除貴族交稅這種事情,好些一國之君幹過,只是通常在大災之年才會幹。
“君上那麼窮,會願意嗎?”郤至覺得有點懸。
聽了那樣的話,立刻讓樓令判斷出郤至對晉君週一點都不瞭解。
有所收穫的晉君周大部分都是拿去扶持公族封君,留在手裡的資源是少數。
那是晉君周清楚資源留在手裡只是資源,用在正確的地方才能變成實力。
很糟心的事情是大部分公族封君爛到沒有救,使得晉君周的付出只看到砸出幾滴水花。
歷經“楊梁之戰”與去年的討伐三戎,想來晉君周看清楚自己扶持的到底是怎麼樣的一群人,恐怕不願意自己的付出繼續“聽個響”了吧。
有鑑於絕大多數中小家族日子不好過,晉君周見識到了公族封君的爛,一定會轉而嘗試拉攏與扶持有潛力的非公族,那些不是公族也非卿位家族的中等家族不就成為他的目標的嘛。
“只要國君足夠聰明,明知道無法拉攏幾個家族死心塌地效忠,應該知道實力強的中等家族增多,其實是在削弱卿位家族吧?”樓令心想。
為什麼那樣說?
因為一個集體之內的小山頭越多,首腦的安全性才更有保障。
如果一個集體之內只有幾座大山頭,才會讓首領變得無比危險。
小山頭不具備顛覆性的力量,他們還能牽制或分散大山頭的注意力,給予首腦的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