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令知道歷史上趙氏和魏氏、韓氏聯合瓜分了智氏。
那麼就是,在智氏被瓜分之前,中行氏已經在晉國被除名了。
樓令並不知道中行氏怎麼消失,一番推測認為應該是在家族內鬥中被智氏所吞併。
儘管樓令猜測錯了過程,推測的結果卻是對的。
範氏聯合中行氏要消滅趙氏,他們千不該萬不該將列國牽扯進了晉國的內戰,導致晉君號召眾貴族消滅了範氏與中行氏。隨後範氏與中行氏遭到了瓜分,中行氏的大部分封地就是被智氏拿去。
獲得了中行氏大部分封地的智氏一躍成為晉國內部最強的家族,使得智瑤有橫壓趙氏、魏氏、韓氏的資本,可惜的是智瑤碰上了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對手,那人便是趙毋恤。
樓令並不知道當前是公元前多少年。
事實上,哪怕是歷史學家,不是專門研究某個歷史時期,光是聽年號的話,真的很難知道是公元前多少年。
智氏被滅發生在周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
趙氏、魏氏、韓氏瓜分晉國發生在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6年)。
樓令所處的年代是在周靈王六年(前566年)。
智氏在哪一年被滅,樓令倒是知道。
因為每一次更換年號都會重新計數的關係,再來就是樓令不知道更換了幾任周天子,每一任周天子活了多少年,真的不知道距離智氏被滅多少年。
“智罃之後是智朔,智朔之後是智盈,智盈之後是荀躒,荀躒之後是智申,荀申之後才是智瑤。”樓令從智罃開始算,算到智瑤出生已經過了智氏的五代人。
那麼,樓令知道智氏是短命的基因嗎?他也不知道。
目前樓令只猜測智朔可能會英年早逝,料定智盈在年紀很小的時候就會成為一家之主了。
歷史上,智朔沒有成為智氏之主就病逝,到了智盈也是一個短命鬼。
智盈到三十四歲就病逝,導致荀躒以弱冠之年繼承家主之位,要是沒有中行吳看顧智氏的話,當時的智氏根本保不住卿位。
也是在中行吳時期,荀氏再一次實現大團結,使得在與趙氏、範氏、韓氏、魏氏的競爭中佔上風,荀氏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壯大。
現在的樓令只篤定一點,由於智朔身體狀況堪憂,導致智罃壓根就不敢死。
生老病死這種事情是世間的規律,想死很容易,能夠活多久則是全憑天意了。
人的意志力是一種很神奇的東西,只要意志力足夠強大,人體器官不是徹底壞死之前,確實可以在生病之後硬挺著。
有一個現象,人在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的之後,症狀會極速惡化;有出現極個別的例子,某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等進行體檢卻獲知患過癌症,只是癌症竟然已經神奇的消失了。
樓令很難猜測智罃還能夠活多少年。
正是智朔身體狀況堪憂的因素,樓令不得不懷疑智罃是不是真的那麼迫切想跟中行偃分家。
“裡面的問題很大,大舅哥到底是不是裝的?”樓令暫時搞不明白這一點。
直接說就是,智朔這個繼承人出現了大問題,智罃的年紀已經大了,智盈卻是年齡極小,真是智氏跟中行氏分家的好時機嗎?
這樣一來,荀氏內部商量好了一塊演戲,似乎成了有很大可能性的事情。
“可是,他們演這麼一出是有什麼用意?”樓令只能往兩個方向猜測:“讓大舅哥當臥底,平時刺探情報,必要的時候反戈一擊;荀氏認為鬥不過郤氏和我家的聯合,分出一個智氏使荀氏得以延續?”
兩個可能性到底是哪一個比較高,很難去得出判斷。
只不過,有了相關猜測的樓令,他在對待智氏的事項上,一定是會出現改變了。
在隨後的時間裡,晉國高層每天舉行會議,只等樓令將怎麼處理鄭國取得的收穫,拿出一個方案。
一直等到第九天,樓令將方案制定完畢,前去拜訪郤氏兩堂兄弟。
“你這個方案,分配給中小家族的份額是不是太高了?”郤錡屬於不解就問的性格。
如果分為十成的話,在樓令的方案之中,分配給了中小家族三成。
晉國參加“楊梁之戰”的中小家族約是一百四十多個,他們合起來的參戰部隊大概是六七萬的樣子,應該佔了晉國總出兵人數的三分之一。
那一戰,幾個卿位家族兩次出兵,郤氏出動接近四萬部隊,樓氏出動了兩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