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皇帝面色霽和,卻沒有人敢出聲,只悄悄地伺候他更衣洗漱。待皇帝到明間時,趙士林又派人好生將浮生送回竹音館。
今日主要議山東、甘肅等地縉紳拖欠糧賦一事。胤禛看了各地呈上來的摺子後,神色嚴厲,說道:“士乃一方之首,萬民之望。今天計程車人,雖然不乏閉戶勤修、讀書立品之人,可也有少數或出入官署,包攬詞訟;或蕩檢踰閒、不顧名節;或抗違錢糧,藐視國法;種種卑汙下賤之事,實在是難以細數。”他越說越怒,眾臣無不悚然。
“傳朕的旨意,凡貢監生員包攬錢糧而有拖欠的,一律革去功名;秀才監生有擅責佃戶的,除革去功名,再處以杖八十的刑罰。”
大清律法規定,凡人之間拷打監禁,罪止八十杖。皇帝今日將矜監擅責佃戶以滿刑論處,此舉明顯表明他嚴禁士紳欺壓佃農。可是許多官員在私下都和各地縉紳相互勾結,欺壓良民,從中漁利。看見皇帝表明態度後,立即引起一些官員的不滿。
怡親王允祥出列,把昨日擬定的建議呈上:凡貢監生員包攬錢糧而有拖欠的,無論多少,一律革去功名;包攬、拖欠至八十兩的,以貪贓枉法論處;失察的官員,罰俸一年。
胤禛聽後,掃視全殿,眾人任何一個細微的動作都逃不過他的眼睛。他的目光掠過前排時,見廉親王眉間似有焦慮之色,心忽然一沉。
“就按怡親王所奏處理。”他淡淡地說,聲音不大,卻無比威嚴。文武百官即使有人心中不滿,也無人敢出列反對。
下朝後,他命小太監請怡親王和廉親王留下議事,其他人自行散去。
允祥經過多年的磨礪,性格已變得十分沉穩。此刻見到他八哥,卻是分外親熱,行過見面禮後,笑道:“明天是八嫂的生日,你們打算怎麼慶祝?”
胤禩眉頭微微一皺,“她身子不好,明天不準備宴客……”見皇帝過來了,立時收住話頭。
胤禛已經聽見了他的話,只覺心中一跳,“弟妹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