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明她們和妾一樣在正妻死後有可能上升為妻。
宋代以後受貞潔觀念的影響寡妾的地位明顯上升。從元初開始,在國家倡導的崇拜中,妾與妻一樣可以收到朝廷對貞潔寡婦的旌表。(榮譽權)妾因丈夫去世悲傷而自殺或反抗改嫁的壓力而自殺,也有資格被朝廷立為“烈婦”。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妾的地位事實上在丈夫死後比在他生前更為穩固。在他生前,她仍然完全受他支配,“七出”,“三不去”的法律規定無法保護她免遭丈夫的驅逐。但在他死後,她受到禁止強迫寡婦改嫁法律的保護,這法律在明後期作了修改,它不僅保護妻,也包括妾。寡妾和寡妻一樣,不論是她們夫家還是孃家,都不能強迫她們改嫁或將她們出賣。'21'
4妾制弊端及廢除
4。1多妾制的弊端
4。1。1多妾成為掠財動力
在多妾制合理合法的時代;人們以多妾為榮;相互攀比;官僚、地主、商人積累財富後不是考慮擴大再生產;而是首先考慮娶妻納妾。正如韓非子所說:“衛人有夫妻禱者;而祝曰:‘使我無故得百束布’;其夫曰:‘何少也’對曰:‘益是;子將買妾。’”孟子甚至說:“齊人乞食;亦有一妻一妾。”。多妾制家庭與一夫一妻制家庭相比;其開支因妻妾數量增加而成倍增加。一般情況下;多妾家庭較一夫一妻家庭往往擁有更多的子女;所以;多妾家庭中的丈夫就必須為維持家計獲取更多的財富。天子、皇帝是最大的財富佔有者;其佔有財富的相當一部分被用於多妻多子的開支;在有些時期皇室開支甚至影響到國家經濟的正常運轉。所以;歷代統治者對老百姓的剝削都十分沉重;在風調雨順的時期;老百姓尚能維持生存;一旦遇上荒年;就衣食無著;官逼民反。專制統治是維護家天下的政治基礎;而財富集中則是維持家天下的經濟基礎。從根本上講多妾制的運轉無論在哪個階層都是他們掠奪財富的動力。
4。1。2多妾對人口發展的消極影響
4。1。2。1一夫多妾影響了中國古代人口數量的增長
明代以前;中國古代的人口數量一直在六千萬以下徘徊;這除了各種自然因素外;多妾制可以說是一個重要因素。按照自然生殖的法則;同一個時代男女性別比例差別是很小的;以保持男女比例平衡。盛行於中國古代的多妾制勢必打破這種平衡;特別是皇室後宮,對女性佔有量極其龐大。再加上同時代各個階層的納妾;使得社會底層很多男子無妻可娶;孑然一身以致終老。但多妾制未能實現人們多妻多子的願望;以兩漢為例;西漢時;後宮平均宮女約5000人;但西漢十五個皇帝共生育子女五十八個;平均每人不足四個子女;與民間一夫一妻生育率大致相等。
4。1。2。2多妾制嚴重影響了中國古代人口素質的提高
影響人口素質提高的原因有很多種;現代科學證明,遺傳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優生優育已成為今天人類生育中的首要問題。古代;皇帝選拔優質的女子入宮;也為了優生優育;以期為皇室孕育出優良的繼承者。但他們即佔有大量智慧、聰明、漂亮的女性;而又“聚而不御”;就對中國古代人口帶來了巨大影響;多妾制的結果使得留在民間的女性無論長相或智力都極為一般;按照遺傳學;這種做法;顯然對中華民族的身體素質提高不利;特別是幾千年來一代一代這樣的選拔;其影響非常深遠。正如梁啟超先生所言:“它有害於養生;有害於傳種;有害於蒙養;有害於修學;有害於國計。”
4。1。3多妾敗壞社會風氣
古代社會;廣納妾的現象一直盛行於上層社會;這使封建統治者荒淫無度;政治腐敗;生活奢靡。多妾制也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一人多娶就會一人無所娶;使得社會陰陽失調;天下之男無妻者眾多。一夫多妻制的長期存在斷送了多少次中國歷史上大好的改革與發展機遇;給後人留下了一個沉重而值得深思的課題。
4。2妾制的廢除
洋務運動以降,纏足、吸大麻、蓄妾等惡習逐一遭到抨擊。反對纏足的直接動因是纏足的女性形象遭到西方人的嘲笑,使中國的知識分子們在洋人面前抬不起頭。而對於納妾,態度就曖昧得多。民國建立之後,雖然有人撰文提倡廢妾,但當時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並沒有參與,也並沒有引起社會轟動的效果,更不必談移風易俗了,而一些受過西方文明薰陶的知識分子甚至對蓄妾表示理解和同情。一日本人寫道:“留學生一談起鴉片就覺得丟面子,而同是這位青年,談起第二夫人、第三夫人之類,就侃侃而談,說自己也有,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