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裡面,還生動描述了當時江南地區因搶糞坑生意而釀成人命案的故事。
不過這些公用茅房,卻都是衛所租給那些做糞便生意的人,他們除了打理公用茅房的活計外,還要按照規定每隔一段時間上交定額的硝土。從公用茅房獲取可以,從各家獲取也可以,這些硝土就是他們租用公用茅房的租借費,如果多出來的話還可以得到相對的補貼,但是若在硝土的品質上不合格的話,罰銀還是輕的,弄不好還要吊銷做這買賣的資格呢。
硝土,光是聽名字就知道肯定和火藥有關係,而且據他們這樣的軍官所知,好像軍工司的火藥製造作坊最近還在擴建,可能就是為了這些準備的。但是對於如何把硝土變成火藥的材料,那他們就不得而知了。
二人出門前就已經方便過了,所以此刻也不用在那裡方便。邊走邊聊,很快就走過了幾條街,距離說好的中午吃酒的小店不遠了,據劉成所說他去年時曾經去過那家小店,菜色一般,但是私釀的味道相當不錯。
然而,距離那小店不遠,他們卻率先注意到了遠處的拐角,一隊明軍正在監督著一幫穿著綠營服飾的漢子揮汗如雨的修葺著一處破敗良久的宅院。
“那裡是幹什麼的?”
“我記得以前好像是惠民藥局的院子,以前進城時聽同鄉說過。”
“不會是重建惠民藥局吧。”
“很可能是,上次休沐時縣衙貼過告示的。不過據說暫時就金華和衢州的府城有,別的府還要等一段時間。”
聽著倪良許滿是欣慰,似乎還有些遺憾的話語,劉成根本不敢相信他的耳朵。
惠民藥局是明朝的社會福利機構,類似的還有養濟院、漏澤園之類,大多自洪武年間就已經開始設立,不過到了明朝中後期,經費短缺、管理不善,很多就已經破敗了。江南還好一些,畢竟是富庶所在,財政也能支撐,但是清軍南下之後這些機構的經費和人員也都被挪作他用。
尤其是如今的亂世,滿清朝廷雖然下文延續了明廷的部分福利機構,但事實上各地社會福利機構的資金一樣被侵吞到了無法維持的地步,其中不是被貪汙了,就是從左手換到了右手,轉而成為了稅賦以便那些官吏能夠向滿清朝廷交差。
有清一朝,雖然名義上滿清的皇帝很是關心社會福利,建立起了大量的官督民辦的福利機構,但事實上實行的卻遠比明朝時的官辦機構根本沒辦法相比,甚至發展到了地方官員借福利機構的名義勒索地方士紳富戶的地步。
到了嘉慶以後,清廷財政吃緊以及基層士紳勢力進一步膨脹,社會福利機構開始被民辦取代,導致了大量民間的善堂、義莊、會館的崛起,但是能夠享受到這些的人們終究是少數,更多的百姓在衣食無著的情況下不是凍餓而死,就是賣身為奴,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劉成不以為意的正是這些社會福利機構,尤其是現如今的局面,兵多將廣、甲堅兵利才是正道,民心什麼的都是稱王稱霸後的添頭,用來留下一個仁慈名聲的藉口。哪怕這惠民藥局一年下來其實也花費不了多少銀錢,而且還接受民間的資助,但是也沒有什麼必要,如此不分輕重,真不知道是陳文琢磨出來的,還是孫鈺的自作主張。
不過嘛,劉成卻也知道,倪良許很是崇敬孫鈺,他自然也不會去說陳文的不是。而接下來,當他聽倪良許說起了每個府還要新建一個名為育嬰堂,用來撫養無人照拂的孩童的機構,併為此訂立了法規嚴禁民間溺嬰的事情之後,才登時恍然大悟過來。
“原來是這麼回事啊,這主意八成是那幫軍醫和衛所軍官們出的,真虧他們想得出來。”
兩個軍官傻乎乎的在大太陽底下看了好半天那些綠營苦力們幹活,只是內裡的心思大有不同,直到看到了負責監督的明軍都有些嫌他們礙眼了才返身回了那家小店。
小店的菜色果然一般,還都是些家常菜,但是私釀的味道確實不錯,就是釀出來的實在太少,賣得自然也不多,以至於他們不得不讓小二再出去到別的地方打一些回來湊合。
推杯換盞之中,二人所聊的除了見聞以外,無非是軍中的一些事情。
江西的平江伯張自盛及其部下已經徹底編入到了浙江明軍之中,張自盛和那些軍官們進入到講武學堂,其中張自盛居住的宿舍距離倪良許的倒也不遠。揀選出來的那些身體素質合格計程車兵則編入到了新兵訓練營參加訓練,其中有一些就在劉成的手底下接受培訓。
其他的人,讀書人基本上都進了文官培訓班,工匠分進了工坊,老弱婦孺則暫時養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