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馮雙禮和馬進忠二將卻還是沒有抵達,在將尼堪、程尼以及護衛尼堪的清軍騎兵和丟下的那些傷兵、屍體收斂了一番,李定國只得率領大軍返回衡陽。
自南城門出城,一眼望去卻是三個首級懸掛其上。李定國知道,這三個首級全部來自於廣東的廣州府最北部,分別是滿清的連陽副將茅生蕙、遊擊馬泗汗和守備白守富。這三個清軍武將皆是他如今的部將,此前的安定伯馬寶的傑作。
早在李定國誅殺孔有德,全取廣西之時,依舊在廣東抗擊清軍的馬寶在聞聽了捷報後便帶著軍隊出擊廣州北部,連克陽山、連州、連山等州縣,在將這三個清軍武將生擒後奉命與李定國一同進入湖廣抵禦清軍。而這三個首級也就是在那時斬首而得,並懸掛于衡陽南門的。
事實上,不只是馬寶,孔有德死後,廣西的文官武將多有重新出山共襄義舉的。
武將之中,如開國公趙印選、衛國公胡一青、原慶國公陳邦傅舊部彰武將軍袁來朝以及永國公曹志建的部將汪大捷、雷兆聖、歐正福等都曾效力軍前。而文官方面,永曆朝廷兵部尚書劉遠生、中書舍人管嗣裘、兵部主事朱昌時等人也都從瑤族山區出來參見李定國,共商機務,協守桂林。原廣西巡按吳德操亦是應其之命出任於梧州,“坐門樓,稽出入”,廣西全省都安官設吏。
根據督師大學士瞿式耜的孫子,當時身在桂林的瞿昌文的記載,廣西“八郡中節義大臣,避腥羶於深箐窮谷間,轉徙困頓,全發以待時,始終不改其守者,皆府君素所薦拔之士,至是鹹幸更生,而山藪野澤之哀鴻,亦莫不相慶復見漢官威儀也。”
這裡面雖然不乏瞿昌文藉此炫耀、讚頌其祖父瞿式耜的成分在,但是桂林大捷的訊息確實極大了振奮了廣西的抗清人心。
如李定國所料,接下來的日子裡,如於弘光初立時得授戶部尚書卻沒有到任的崇禎朝工部侍郎周堪賡、永曆朝得授兵部尚書卻沒有就職的崇禎朝江西巡撫郭都賢、後來削髮為僧自號忍頭陀其後代卻慘遭文字獄迫害的陶汝鼐之流的湖廣鄉紳也紛紛應召而來。至於前來投效計程車人、義士則更是不勝列舉。
隨著李定國將孔有德和尼堪的畫像傳閱四方,以及尼堪被擊殺的訊息於滿清官場中如驚雷般響起,李定國“兩厥名王”的訊息以著飛一般的速度擴散,越來越多的早已心灰意冷計程車人重新投身於抗擊滿清滅絕華夏文明的暴行的行列之中。
沿著長江順流而下,很快就在東南計程車林中傳播開來,一時間就連剛剛誅殺浙閩總督陳錦,此前還被一致看好的陳文的風頭也被壓了下去。
“傳聞西極馬,新已下湘東。
五嶺遮天霧,三曲落木風。
間關行幸日,瘴癘百蠻中。
不有三王禮,誰收一戰功。
廿載河橋賊,於今伏斧碪。
國威方一震,兵勢已遙臨。
張楚三軍令,尊週四海心。
書生籌往略,不覺淚痕深。”
此《傳聞》一首,乃是顧炎武寫在得知了桂林大捷的訊息,心情激盪之下一筆而就的詩篇。當李定國衡陽大捷陣斬尼堪的訊息傳來,顧炎武與吳振遠、吳宗潛、葉恆奏、歸莊、潘檉章等驚隱詩社的會員齊聚吳江,紛紛賦詩讚頌這一驚世奇功!
………………
南征主帥,一個滿清的親王被明軍斬殺,南征清軍中級別最高的多羅貝勒屯齊在逃回長沙後連忙向北京求援。
飛鴿、快馬,一路狂奔將訊息帶回了順治的御案前。可是這一次,這個年輕的韃子皇帝卻連掀翻桌子的氣力似乎都被那一紙求援書抽空,只是呆呆的坐在龍椅上,一言不發。
良久之後,在大殿中極力躲閃的太監們的目光中,順治的眼角竟劃過了兩行淚水,同時口中喃喃道:“我朝用兵,從無此失啊。”
尼堪比順治大二十八歲,甚至比多爾袞都要大兩歲,當年多爾袞在世時尼堪乃是理政三王之一,多爾袞死後尼堪就被順治以坐視阿濟格私自藏匿武器不報的罪名進行打壓。順治的這一哭自然不會是傷心他的這個堂哥的死,而是尼堪的死,使得他開始畏懼,畏懼於受此激勵的漢人蜂擁而起,畏懼於大明出現了中興的可能,更是畏懼於漢人恢復河山後他這個奴酋的下場!
好容易拋開了回到後宮去找尋他的母親——後世的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哭訴一番的想法,順治連忙招來了他的幾個心腹,以及一些能力出眾的奴才。
一眾人很快趕到大殿,來的不只是此前的索尼、鰲拜,更有領侍衛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