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歐陸戰爭很有可能就此終結,但是馮承乾更相信,這場戰爭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因為戰爭造成的破壞不足以使那些企圖透過戰爭發財的金融寡頭、也就是那些策動了這場戰爭的美國銀行家牟利,更不足以使世界從經濟危機的泥潭中走出來。
要知道,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只有一場全面戰爭、甚至是世界大戰,才能滿足嗜血資本家的胃口。那些盯著財富的銀行家不會在乎有多少人死於戰火,他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證。
在會見魏特曼的時候,馮承乾就提到,千萬不要掉以輕心,就演算法國投降了,英國也有可能參戰。
隨後,馮承乾還給魯登道夫與希佩爾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們提高警惕。
魯登道夫沒有給馮承乾回電,大概認為馮承乾的判斷並不準確,畢竟法國已經實實在在的戰敗了。希佩爾回了馮承乾的電報,表示帝國海軍一直處於最高戰備狀態,並不會因為法國戰敗而放鬆警惕。
這也可以理解,帝國海軍一直沒有把法國海軍當成主要敵人。
六月二十五日,魯登道夫趕往前往,接受貝京元帥投降。
顯然,這已經不是兩人第一次在這種場面下碰頭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戰敗的時候,也是由貝京向魯登道夫投降。
時隔二十多年,兩人都老了不少。
問題是,貝京喪失了抵抗意志,而且知道繼續打下去,巴黎只會成為廢墟,讓法國人驕傲的文物古蹟將毀於戰火。可是,並不是所有法**人、或者說所有法國人都願意向德軍投降。
在貝京決定投降的第二天,也就是二十四日,戴高樂就帶著一個法國裝甲師南下了。
也就是貝京向魯登道夫交出象徵著巴黎大門鑰匙的佩刀的時候,戴高樂在馬賽宣佈,法軍沒有投降,依然將繼續與德軍作戰。
這下,問題來了。
要知道,戴高樂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在他身邊,除了跟著他南下的那個師的一萬多名法軍官兵之外,還有法國南部軍區與地中海軍區的數十萬軍人,以及駐紮在馬賽港裡的法國海軍艦隊。
也就是說,投降的只有守衛巴黎的法軍。
當天,英國當局就迫不及待的宣佈,由戴高樂將軍(戴高樂自封的,在此之前,他只是陸軍上校)組建的臨時政府是法國唯一的合法政府,並且將為法國臨時政府提供援助,幫助法國擊敗入侵者。
英國當局的這一舉動,等於捅了馬蜂窩。
雖然當時英國並沒有向德意志第二帝國宣戰,甚至沒有做好戰爭準備,但是在任何人看來,英國當局支援戴高樂的舉動,都等同於參戰。要知道,戴高樂宣佈繼續抵抗的時候,根本就沒有組建臨時政府!
六月二十七日,在與首相、戰爭大臣(相當於陸軍大臣)、海軍部長、陸軍參謀長與海軍司令商討之後,威廉二世在波茨坦皇宮宣佈,德意志第二帝國正式與大不列顛王國進入戰爭狀態。
德意志第二帝國向英國宣戰的理由,正是英國公開支援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敵人。
收到訊息的時候,馮承乾也非常震驚。
在他看來,德皇在這個時候向英國宣戰,顯然太草率了。不可否認,德意志第二帝國在二十天之內,創造了一個驚人的、甚至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奇蹟。可是同樣得承認,此時的德意志第二帝國並沒有取得真正的勝利。從戰略上講,德意志第二帝國首先需要對付的肯定不是海峽對岸的英國,而是在東邊虎視眈眈的紅俄。
要知道,在大戰爆發後,紅俄已經加快了備戰速度。
在法國戰敗的時候,紅俄的軍事動員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近四百萬大軍集中部署在俄國西部地區。只要物資儲備到位,俄軍隨時都有可能發動進攻,而德軍的主力依然在西歐戰場上。
說得直接一點,在擊敗紅俄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國應該與英國保持和平。
可惜的是,衝動的德皇忽視了這一點。
換句話說,德意志第二帝國中了英國的圈套。根據戰後解密的資料,英國當局急著承認戴高樂政權,主要目的就是表明立場,藉此讓紅俄參戰,從而使德意志第二帝國得首先擊敗強大的俄國。
!@#
第七十一章 恐慌
第七十一章恐慌
法國迅速戰敗,使得歐洲的局勢變得異常複雜。
可以說,處境最為尷尬的不是與法國簽訂了秘密軍事同盟條約的紅俄,而是一直暗中支援法國的英國。原因很簡單,紅俄在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