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白了,在德意志第二帝國,德皇依然是至高無上的權威。
雖然在大戰結束之後,德皇也開始進行改革,但是受到來自帝國內部的阻力,特別是把持著帝國經濟命脈的容克集團的反對,政治改革進行得並不順利,連支援政治比革的貝特曼都在一九二零年被迫辭職。
至於英國模式,根本沒就沒有學的價值。
原因很簡單,英國不管是在人口數窶上、還是在國土面積上,最多隻算得上是一箇中等程度的國家,根本無法與中美相比。
從實際國情出發,能學的也就只能美國模式了。
正是如此,臨時憲法明確規定,國民議會實行上下兩院制。上議院由各個省級行政區各選舉產生兩名議員,每界任期四年,每兩年進行一次選舉,更換半數議員。下議院由各個省的人口數量決定,每十年進行一次人口普查,以次調整各省的議員數量,每界任期兩年,每兩年進行一次選舉。
在權力分配上,下議員略高於上議院,即下議院與上議院都有權否決對方透過的法案,但是隻有下議院有權力啟動彈劾總統的程式,並且得在三分之二的議員投贊成票之後,才能彈劾總統。除此之外,下議員推選出來的議長,為國家第三號領導人,地位僅此於總統與副總統。
從根本上講,國會為立法機構。
在行政機構上,總統自然為首。
最初的時候,馮承乾沒有打算仿照美國,即透過直選的方式產生總統,而是打算採取英國模式,由國會推舉產生總統。馮承乾這麼想的原因很簡單,即〖中〗國還沒有進行全民直選的文化與思想基礎,百分之九十九的國民甚至不知道選票是什麼東西,也就不可能知道選舉權的重要xìng。
只是,在與參與臨時憲法制定工作的民間代表商計之後,馮承乾認識到,他之前的觀點太膚淺了。
不可否認,在一九二零年代的〖中〗國,確實不具備直選的基礎。
問題是,誰能否認,在幾十年之後,也不具備直選的基礎?
更何況,美國的政治體制形成的時候,照樣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