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規模並不算少。
要知道,八艘護航航母能夠搭載近三百架艦載機,而六艘火力支援艦上的艦炮相當於同樣多的巡洋艦。
對於本來就沒有多少戰艦的中國海軍來說,這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只是,支援艦隊並非十全十美。
護航航母的問題不算大,畢竟中國海軍最早向航空作戰轉型,對航空作戰的瞭解也最為豐富。
關鍵就是,火力支援艦的效能標準定得太低了。
當時,所有火力支援艦上使用的都是從退役的輕巡洋艦上拆下來的艦炮,或者是陸軍的大口徑加農炮,火炮口徑在一百五十毫米左右,炮彈的質量在一百公斤以內,陸軍火炮甚至不到五十公斤。
結果就是,這些支援火炮的威力都嚴重偏低。
對此,中國海軍早有認識,卻沒有辦法解決。
在攻打硫黃島的戰鬥中,西太平洋艦隊的巡洋艦就執行過火力支援任務,而實戰結果表明輕巡洋艦的炮火威力嚴重不足,在對付堅固目標的時候,必須使用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的主炮。
問題是,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都有更加重要的用途,不可能全程支援地面作戰。
最初的時候,陸戰隊就希望在火力支援艦上配備大口徑艦炮,但是大戰爆發時,大口徑艦炮的產量極為有限,又得有限配備給大型巡洋艦與防空巡洋艦,所以無法分配給作為輔助艦船的火力支援艦。
要不然,海軍也不會在火力支援艦上使用退役戰艦上的火炮。
可以說,即便到一九四零年底,中國海軍在攻打日本海軍的準備工作仍然有很多沒有到位,欠缺非常嚴重。
當時,別說火力支援艦不夠,甚至連運兵船都不夠。
如果按照在一年之內投送三百萬地面部隊計算,中國海軍的運輸船隻的缺口在兩百艘以上,而運輸船的缺口就更大了。
顯然,僅僅靠徵用國內的船隻根本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十月底,在決定了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