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3 / 4)

小說:帝國風雲 作者:溫暖寒冬

等到英國當局認清楚這一點的時候,已經鼻時太晚了。

挪威海戰之後,英國政府正式開始與美國聯邦政府接觸,並且暗示美國當局,只要美國參戰,英國就將承認美國擁有同等的國際地位,與美國共同分享全球利益,甚至承認美國在海權上擁有與英國同等的地位。

問題是,美國當局此時己經認識到,參戰的風險、以及所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說白了,英國提出的條件,遠遠抵消不了美國付出的代價。

結果就是,美國當局、或者說是在幕後主導著美國政權的利益集團,特別是銀行與軍火利益集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英國皇家海軍在戰後必須退縮到北大西洋中線以東,放棄在大西洋沿岸的所有殖民地,在其他殖民地承認美國擁有同等的權益,並且由美國主導國際金融。

顯然,這樣的要求,超過了英國的承受範圍。

拖了幾個月,隨著沙皇俄國倒下,英國拖不下去了。

相反,美國卻可以隔岸觀火。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美國只要維持之前的政策,即在佔據了優勢的一方身上押更多的賭注,美國就將是這場戰爭最大的勝利者。說得簡單一些,不管是協約國集團、還是軸心國集團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戰火都將摧毀參戰的歐洲列強,勝利的一方根本不可能在戰後成為世界級大國。到時候,呆在戰場之外的美國,憑藉雄厚的國力、豐富的資源、眾多的人口將自然而然的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霸主,至少能夠獲得與英國同等的地位,與英國分享全球霸主的好處。

更重要的是,這個結局不由英國當局的主觀意願決定。

說得簡單一些,就算英國不肯服輸,而且擊敗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也會因為巨大的戰爭消耗淪落為二流國家。

相反,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國打贏了這場戰爭,也同樣會因為巨大的戰爭損失,無法在戰後填補英國崩潰所留下的勢力真空,更不可能立即與美國打上一仗,因此美國將順理成章的取代英國。

如此一來,是否參戰對美國獲得的利益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那麼,美國還會積極參戰嗎?

十二月二十四日,博納一勞到達華盛頓。

雖然威爾遜非常熱情的迎接了遠道而來的客人,並且專門在白宮為博納一勞舉辦了聖誕節晚會,但是在至關重要的問題上,威爾遜表現出了一個政治家應有的素質,沒有輕易做出讓步。

對博徑勞來說,一九一五年的聖誕節過得並不輕鬆。

有趣的是,威爾遜在款待博納一勞的時候,美國國務卿卻在接待來自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特使。更讓博納一勞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離開華盛頓的第二天,美國國會批准了一項針對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貸款法案,把由聯邦政府擔保的貸款額度提高到了四十億帝國馬克,並且允許德意志第二帝國延遲償還之前的貸款。

顯然,博納一勞的華盛頓之行沒有獲得任何實質xìng的好處。

當然,這也與戰場局勢有關。

從十一月開始,帝國海軍用於封鎖英國本土的艦艇已經超過三百艘,其中包括一百二十艘潛艇。

為了避免開罪美國,帝國海軍在英國本土周圍,特別是在北大西洋方向上設定了兩道封鎖線。外圍封鎖線由破交戰艦負責,任何經過該區域的船隻都需要接受帝國戰艦的檢查,如果運載了禁運品,將由帝國戰艦押送到帝國港口,在卸下貨物之後才準出港。內層封鎖線由潛艇負責,任何進入該區域的船隻都將在未經警告的情況下予以擊沉,而且帝國不對此承擔任何責任。

這麼做,主要就是防止誤傷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的商船。

當時,帝國已經正式向美國發出了外交照會。帝國並沒有錄奪美國的〖自〗由航行權,只是要求美國嚴格遵守中立原則,不向交戰雙方提供戰爭物資,而且帝國願意為美國在北大西洋上航行的船隻提供安全擔保,即帝國海軍戰艦不會襲擊在非交戰區域航行的美國船隻,但是不保證進入交戰區域的美國船隻不會遭到襲擊。

嚴密的封鎖,產生了兩個結果,一是運往英國的物資大大減少,二是流入帝國的物資大大增加。

原因很簡單,美國的企業已經開足馬力,為交戰國生產各類物資,而這些企業肯定不會因為英國遭到封鎖而降低生產速度。大量物資生產出來之後,總得找到買家。在英國沒法購買的情況下,德意志第二帝國理所當然的成為了美國商品的最大買家,也因此成為了美國的主要債務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