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馮承乾也有非常清楚的認識。在嚴厲的戰略封鎖下,如果英國皇家海軍依然讓大艦隊躲在港口裡面,那麼在一九一七年六月底之前,英國肯定會崩潰,或者說是因內亂而退出戰爭。
如此一來,英國只有一個機會,即在此之前擊敗公海艦隊。
四月二十日,公海艦隊再次出港。
當天晚上,馮承乾就收到訊息,大艦隊的所有主力艦已經生火,而且美國海軍的大西洋艦隊也在皮薩切克灣做好了出發準備。
顯然,英國佬準備做最後的奮戰了。
只是,怎麼打,喜然是個問題。
在馮承乾看來,只有一點需要注意,即阻止英美艦隊會合,必須要趁英美艦隊分散的時候各個殲滅。如果讓英美艦隊會合,就算能夠取勝,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在已經能夠看到勝利曙光的時候,更需要儲存實力。原因很簡單,在大戰結束之後,德意志第二帝國還需要依靠海軍去奪取全球霸權呢。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各個擊破呢?
馮承乾沒有走遠路,也沒有抄近路,而是選擇從設得蘭群島在邊進入北大西洋,然後繞過大不列顛群島。馮承乾的戰術意圖很明白,那就是首先幹掉較近的大艦隊,再去對付遠道而來的大西洋艦隊。
只是,這樣一來,公海艦隊就得全程高速航行。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公海艦隊能夠及時趕到,截住了準備去大西洋中部與大西洋艦隊會合的大艦隊,到時候也不會剩下多少燃油。由此就產生了一個結果,即公海艦隊在與大艦隊決戰之後,必須進行一次燃油補給。如果決戰時間被拖延了幾天,那麼大西洋艦隊就很有可能趕到,公海艦隊得在相當被動的情況下,再打一場惡戰。
為此,就必須抓緊時間,儘快擊敗大艦隊。
在戰術上,馮承乾沒有別的選擇。
四月二十二日清晨,公海艦隊把設得蘭群島摔在了身後,進入北大西洋。
當天,一艘在英吉利海峽裡活動的澈艇發現了由十四艘戰列艦與三艘戰列巡洋艦為核心的大艦隊,並且及時發出了電報。
這個時候,在英國附近,至少有一百多艘不具備遠洋航行能力的帝國潛艇。這些潛艇有兩個任務,一是襲擊在英國近海活動的船隻,二是密切監視過往艦艇,特別是駐紮在朴茨茅斯港的大艦隊。
在奪取了法國的大西洋港口後,帝國海軍潛艇的活動能力大大增強。
潛艇從法國港口出發,兩天之內就能到達英國近海,而以前從帝國本土出發,或者從比利時出發,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到達英國近海。更重要的是,這些潛艇可以避開多佛海峽內的雷場,直接進入英吉利海峽。
四月二十五日,公海艦隊繞過了大不列顛群島,轉為向南航行。
這個時候,大艦隊已經離開英吉利海峽。
與馮承乾的判斷一樣,大艦隊的目的地是大西洋中部海域,因為漢密爾頓決定首先與美國大西洋艦隊會合,再去與公海艦隊決戰。
可惜的是,大艦隊的行蹤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在英國周邊,除了有一百多艘近海潛艇,還有數十艘破交艦與上百艘偵察船。
更重要的是,帝國海軍派出的很多偵察船都是由商船改造而來的,而且偽裝成了中立國的船隻。這些偵察船在平時主要為破交艦與潛艇服務,即搜尋敵國船隻,然後為破交艦與潛艇提供情報。在公海艦隊出海作戰,而且大艦隊已經出港迎戰的情況下,這些偵察船的主要任務就是搜尋、跟蹤與監視大艦隊。
可以說,大艦隊的一舉一動,都在馮承乾的掌握之中。
這讓馮承乾非常感慨,因為就在兩年多前,公海艦隊的行蹤還在英國皇家海軍的掌握之中,而僅僅過了兩年多,局勢就倒轉了過來。
也許,一場戰爭要持續很多年,但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往往是一些被人忽視了的因素,或者是某一場戰鬥。比如在大西洋戰場上,自從輸掉了設得蘭海戰,英國皇家海軍就在走下坡路。從此開始,英國皇家海軍一步一步的走向失敗,由優勢海軍變成劣勢海軍,最終將不可避免的戰敗。
只是,在徹底打掉英國皇家海軍出海作戰的能力之前,說獲勝還為時尚早。
決定海洋王冠到底是繼續戴在英國的頭上,還是落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手上,很快就能見分曉了。!。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主動權
四月二十七日,馮承乾派出的偵察艦發現了大艦隊,只是在兩百多公里之外。